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60 (第3/3页)
总体来说荀子的时代更有思维冲击力。 尤其是秦国。 秦国对于儒生的三观其实有很大的冲击力,我们都知道诸子百家的思想本质是治国思想,而秦国的治国之法是以法、还是严苛到极点的法令来治国、而且非常得不尊重人命(无论自己人还是敌人都不尊重)。 这在儒生看来绝对是错误的,偏偏秦国成功了,虽然还不至于让儒生对自己的理念推翻,但是动摇是肯定的。 这就好像你坚持勾股定律可以解开三角函数,然后你美滋滋得写了一堆解题过程,虽然最后没能解出来但是自我感觉还有一步之遥,然而秦国告诉你老子用尺子量也能解出来一样,最后他居然还拿了个满分一样。 简直是天大的打击。 所以在战国末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的实用主义。 荀子的思维如此,吕氏春秋的思维也是如此。 他们会更加包容,也不再像诸子百家时期彼此ANTI到极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反而开始彼此融合。 春秋战国到秦汉的思想就和我们现代的思想一样,大家的很多价值观人生观都是在动摇的,甚至你有可能同时接受到两个相反的思维,今天刚被这边说服明天就被那边说服。 而你去看别的朝代,在思想上基本都是继承传承,很少有人站出来1V无数人说:我觉得圣人的话是错的,正确的是嘚啵嘚啵嘚啵,千百年来真是掰着手指头能算得出来的几个人。 最多也就是在之前的思想上再开花很少有推倒重来的。 中国现在就在第三次思想变革中,所以现在想一想,自己随便写下的文章就有可能成为后人朗读并且背诵全文,亦或者是某某学派的灵感来源,甚至有可能在N年之后被称为祖师爷,是不是有些酸爽? 这待遇可不多有,也就四五千年一次吧。 所以勇敢的少年们,赶快拿起笔给后代人增加负担叭。 第158章战国风云(11) 吕夫人和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