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37 (第2/3页)
主题‘洪水’,众所周知,洪水就是大禹治理的;“再接着是C岩画的‘死亡’,洪水过后,生灵涂炭,这是无可避免的损失;“最后,这场祭祷,或许就是在九鼎铸成之后——别忘了,鼎也是一种祭器,我们身上的骨相是由鬼文组成,岩壁上的岩画,也是由鬼文组成,九鼎上铸的是由鬼文组成的山海图——显而易见,这场祭祷,与鬼文、与九鼎、与脱不了关系。”“那快看看,能在代表祭祷的A面岩画上找到九鼎吗?”柯寻忙道。邵陵将投影画面切换到A面岩画,一伙人用力地瞪大眼睛在画面上寻找。然而眼睛都要瞪瞎了,还是没有找到看上去像是鼎的图符。“会不会九鼎的外形和普通的鼎并不一样呢?”顾青青说,“毕竟没有哪一本史料中有详细记载过九鼎的形制。”“这么一说也有可能,说不定九鼎的外形就像是那个岩石台一样方方正正的。”柯寻道。“鼎不都是有三只脚吗,没有三只脚的鼎还叫鼎吗?”李小春说。“不,鼎不见得只有三足,”华霁秋道,“司母戊方鼎就有四足。”“方鼎……”柯寻摸着下巴琢磨,“岩石台也是方的,会不会,在它的下方就有四条腿,深深地埋在地下?”这话令人眼前一亮,纷纷说道:“很有这个可能!”“同志们!”卫东忽然叫了一声,“骨相山海图和B面岩画的对比有了初步的结果了!”大家闻言连忙围凑到他身边,齐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向电脑屏幕。“我把骨相山海图中的一小部分拆出来,”卫东比划着,“看,这几个部分是某座山的轮廓,你们再看这张图片,这张图是B面岩壁画上的部分图符,它们连起来之后——看见了吗,是不是和这座山的轮廓有些近似?“当然,这仅仅是近似而已,很多细节处并不一样,不过我认为这两座山很可能是同一座山!“打个比方,这就好比同一种画法风格的两个画家,让他们画同一座山,那画出来的画儿肯定也是不一样的。眼前咱们看到的这两幅来自不同载体的图,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我认为它们表现的都是同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