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8 (第2/3页)
信甫一检测到目标,当机立断,关闭雷达和所有通讯,利用海杂波掩护贴海飞行,断断续续地追踪。K-2020B毕竟不是真正的敌机机型,它和J-100本就同源,配备的雷达更是同出一脉,当蓝K-2020B在巡航高度飞行时,对超低空目标的发现距离大受限制,再加海上风浪越大,海杂波造成的虚警概率就越大,严明信偶尔开启雷达搜寻,暴露的机会就越小。可同时,浪头越大,他的飞行危险系数也显而易见地水涨船高。沿途的岸基、海基雷达亲眼目睹了这场难以置信的舍身追击,只不过蓝方在演习中被预设为“敌人”,所以我方观测站一律保持沉默,无人提醒它被跟踪。严明信就这么一直追到了它老家。对于结构精密的超音速战斗机而言,“中弹”后不能继续参战,必须立刻退出对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架蓝机“中弹”后损伤程度究竟几何,是当场爆炸还是足以迫降,又或是能勉强滑回机场,成为了严明信成绩是否有效的争论焦点。由于现场专家组的加入,分情况讨论格外激烈,业务熟练的技术员当场给出了模型。裁判席综合考虑,最终决定:无论机陨概率是多少,既然已经宣布蓝机被“击落”,那么严明信尾随它沿特殊航道返场的机会也就不复存在,是以成绩无效。而蓝机,因返航不慎也被罚警告,当次对抗的成绩作废。裁判席各打五十大板的判法一经传开,又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严明信轰炸机场有违规之嫌,但这场对抗另有蹊跷,蓝方在开场时就率先违反了共识。众所周知,预警机对高空的探测范围可达800公里,工作时通常远离交火区,而K-2020B的感知范围一般只有200公里。也就是说,假如K-2020B想打预警机,恐怕还没有搜寻到预警机的位置,它就先四面楚歌自身难保了,即便它一意孤行深入敌阵,勉强发起攻击,对方也有足够的预警时间拦截,硬打根本不可能得逞。可本次对抗中,红方预警机未到达交战区,先被蓝方“击落”——由于蓝K-2020B机队中有人曾在朱雀港服役,对朱雀港周围雷达位置和监测种类了如指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