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63 (第2/3页)
,陆辞颇为满意地将小木箱收好,笑吟吟地对呆若木鸡的钟元安抚道:“钟兄安心,你愿在义庄成立前夕奔波劳苦,又是慷慨解囊,这份功绩,我定然让人添入先贤祠的祀奉名录里头,令人不敢轻忘。”钟元恍恍惚惚地重复着从未听过的陌生名词:“先贤祠?”“不错。”陆辞真诚地点了点头,好似这词根本不是他临时想到的一样,信心满满地解释道:“仅凭我一人,显然是不足以支撑义庄运作的,我也无意无止境地对其投入,而更愿在助其启动后,便让它寻着一条自行长久运作的路子,其中就有这先贤祠。”若只靠他一人财力的话,那哪怕他富可敌国,也不可能长期运作得下去。而义庄本身,也注定少有盈利,甚至在前期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有持续性的小额亏损。既然如此,朝外不断地汲取赞助,就成了重中之重了。钟元蹙紧眉头,疑惑道:“我怎从未听你说起?究竟是什么个玩意儿?”“具体章程还未确定,”陆辞虽是一时心血来潮的说法,但以他的才智,经钟元这一细问,也能面不改色地圆过来:“但在我设想之中,但凡是在义庄成立伊始,出人力也好,财力也罢,予以杰出贡献的,都当在身故之后,奉入义庄祠堂之中,接受乡人世世代代的祀奉……”对一般的富商乡绅而言,要富贵一时简单,但要想留名于后世,显然难如登天。对身家优厚,而额外渴望名声者,若只是捐献些许钱财,便能登上义庄的祀奉录,由受惠者世世代代地进行祭拜的话,显然是一条再诱人不过的捷径了。当然,要想吸引来足够的慈善家,就得先让义庄具备一定规模才行。只是钟元并未察觉到陆辞狡猾地隐藏了的这一前提,也根本不知道,这一听着很是周全的制度,完全是友人边说边编、根本未经深思熟虑。他在简单设想一阵后,竟也忍不住心动了。……毕竟男子汉大丈夫,哪怕再轻名薄利,又还会有谁不想留名后世呢?不过是他有自知之明,一早就知晓自己不是走贡举的资质,才爽快放弃罢了。陆辞哪里看不出这位发小沉默背后的心动,立马又添了把柴火,张口就哄道:“钟兄若是有意,不妨在回密之后,同你球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