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54 (第2/3页)
/br>……多年不见,这份指使人时的从容淡定,还真是一点没变。蔡齐倒是没认出钟元来,且他身为知州,真正需要亲自前来的次数,也并不算多,大多数时候,只需吩咐底下人去尽早办好便是。他会对陆辞忙前忙后这点甘之如饴,当然不可能只是为全那份寡淡如水的同年之谊,而是出于一个心照不宣的原因:说白了,义庄的建立于陆辞而言,充其量是在名声上锦上添花,真正受益的,还是随州百姓,甚至是天下百姓。若这义庄救济的形式当真可行,天下定不乏士大夫愿仿效之,届时得到恩泽的,可就远远不局限于随州一地了。而每有一处义庄被建起,随州注定也被提及,作为大力促成此事的知州,履历也能被添上光鲜的一笔……正因如此,陆辞使唤起心里明白的蔡齐时,可远比指使钟元要狠多了。这天蔡齐来陆氏庄园时,不仅带来了购置田地和铺席的进展,还给他带来了一封来自汴京的信。“陆三元啊。”陆辞刚拿到手上,蔡齐就开口揶揄道:“这可是我替你捎带来的第三封来自柳娘子的信了。”陆辞对此不置可否,见蔡齐还不走,便笑吟吟道:“子思可要留下用膳?”蔡齐下意识地猛然站起,一边往外走,一边随口扯道:“多谢摅羽盛情相邀,可惜署内事务繁忙,还是改日吧。”陆辞的宴,哪儿是那么好赴的?笑眯眯地目送蔡齐离去后,陆辞才将信给拆开。果不其然,在柳七字迹的纸封下,显现出的是被原封不动地转寄来的,秦州狄青的字迹。为了将狄青瞒得死死的,以防做出私自离开任所的不智之举,陆辞特意劳烦过柳七,让他代为收取秦州的信件,再转寄到随州来。而他回信时,也同样得先寄到汴京,再有柳七拆封后重新包好,转寄到秦州去。费这么一番周折,耽误的时间自然更长一些。不过狄青早习惯了公祖因诸事忙碌,会耽搁久一些再回信,也不至于让他起疑。幸有柳七配合,他才成功将这数月的真实情况,对狄青瞒得滴水不漏。第三百三十六章在善意的隐瞒下,狄青对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