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95 (第3/3页)
,我怎么可能放心走?”要来的是曹将军那样的定海神针,那自是另当别论。但曹玮早就又被派去镇守大辽那条防线了,绝无可能接替他知秦州。按常理推断,多半会是位心不甘情不愿的文官。要是个只知混日子的,让他已布置过半的局面停滞不前,还不算最坏的结果。怕就怕遇上抽干公使钱和军饷,也要为自己做调任筹备的,才真是心血付之一炬,欲哭无泪了。陆辞叹了口气。亏他原以为,党项那边至少还有耐心再等上十年八年,时机成熟,再对大宋发难。这么一来,他给自己的定位,就只在低调铺垫了。毕竟等到那时,大宋也已度过将才上最为青黄不接的艰难时期:皇帝年富力强,有意开疆扩土;名扬后世的一干名臣皆都羽翼丰满,既有狄青和杨文广正值青壮,将星闪耀;文亦有范仲淹、韩琦等人稳打稳扎,又不失锐意进取。这样的全盛真容,再加上他亲手打下的诸多基础做辅助,应对党项这一仗,该是足够稳妥的了。但刺探得来的情报却证明,李元昊恐怕是个急性子。虽说只要李德明一日还活着,以其谨小慎微惯的做派,定能压住他不轻举妄动。但李德明一旦不在,继位的李元昊会采取何等行动,就可想而知了。陆辞习惯了大事上讲究万无一失,在明知李元昊野心勃勃,且已逐渐付诸行动时,就绝无可能将希望全寄托在李德明的长寿上的。而远在汴京,自过年后,就高兴地开始数着日子过,一心只等着小夫子资满磨勘,就调回京中任开封府尹的小皇帝……可谓做梦都不会想到,小夫子已是铁了心,打定主意要赖掉这承诺了。想着再过个五月,就能等回许久不见的陆辞时,赵祯的心情便不由自主地变好许多。哪怕是在处理政务时,面上仍带着高兴的笑。到底刚开年,除去各部族势力、臣下们递上的道贺奏表,基本没其他了。因为经受的都是喜事,不似平日总难免有痛灾,本就愈发得心应手的赵祯不仅处理飞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