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8 (第1/3页)
拗不过小夫子,赵祯只有郁闷地先背上这口不恩荣最亲近的臣子的‘黑锅’,再继续努力:雷打不动地每月一封信寄去,连同御膳房特制的一些好存放的小食做‘饵’,走邮送到秦州去。然后就眼巴巴地盼着,看哪天是否能将这条乐不思蜀的大鱼钓回来了。这天下朝后,刚将新的信写好,封上,赵祯就准备起身,去亲自询问关于先帝治丧下葬的事宜进展。却在半路上,就被李太后的内侍给叫了去。赵祯虽不解,仍是毫不犹豫地跟着去了。——若说这宫中还有对皇帝那称得上在中规中矩中偏慷慨优厚的封赏,真觉不妥的,必当数一个李太后了。尽管在赵祯的努力下,母子得以相认,但因长年以来一直被刘娥勒令不得靠近赵祯,现一下子真相大白,反倒让李太后心里多了几分近亲情怯,也有了几分无所适从。更何况赵祯年岁虽说不大,却也不小,更因从小通读经史子集,早过了最孺慕的时候。她再有心亲近,也难免显得太过刻意。“娘娘。”赵祯进到殿中,温声唤回了李太后刚跑丢几分的神。李太后忙道:“你来了。”赵祯颔首。在询问李太后着急请他来、究竟是为何事后,赵祯不免有些无奈。原来李太后自知出身低微,又受刘娥压制多年,惯了谨小慎微,唯一做过的胆大事,就是在祈福灯上悄悄写上自己骨肉的名字,再偷偷为其祈福了。现乍然掌权,她着实不知如何是好,实在想将这烫手山芋般的权柄还给皇帝,好让官家另外交予可信之人。但目前的后宫,除了生母之外,赵祯哪儿还寻得出可信的人呢?赵祯只得好生安抚她一阵,她才渐渐摆脱了六神无主的状态,怀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愿意努力一把。又知不好耽误了皇帝儿的正事,她既羞又惭,赶忙将人送出门去了。只在分别之前,郑重叮嘱赵祯待春三月,就赶紧选些女子入宫,充盈后庭,也好让她尽早还权。赵祯嘴上应得好好的,心里却是兴趣缺缺。在寻常元年里,他可多的是更重要的事要做,一个人恨不得掰成两个使,又哪儿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