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_分卷阅读38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3 (第2/3页)

/br>
狄青将小食小心塞进包袱里,没舍得当场吃,然后就自然而然地跟在陆辞身后,前后脚地出兵营去了。

陆辞在关心了他几句后,听一切都好,便放下心,笑着问道:“你那万胜军训练得如何了?若是后悔了,现在告诉我,我换人去接担子也还来得及,不必硬撑着。”

狄青认真想了想,谨慎道:“都好。若能有个机会,真正出兵练练,就更好了。”

没见过血的兵丁,哪怕练得再好,也只是一群装狼的羊崽子。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陆辞轻松回道:“好啊。”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万胜军:

史上还真有过这么一支队伍,为王韶灵活运用:

当时,朝廷为补充西北战场的兵力,在开封内外招募了一批市井无赖子弟,组编为“万胜军”。但这些士卒因训练不够,素质低下,所以来到前线后以怯战而出名。张亢便利用敌人轻视万胜军的心理,令精锐的虎翼军扮作万胜军,然后率领他们与夏军对阵。战斗开始时,掉以轻心的党项军发起进攻,然而没想到却遇到强手,屡攻不下。正当双方僵持之际,埋伏的宋军射手从侧后翼发起猛攻,遂大败党项人,取得了斩首二千余级的重大胜利。()

2.关于招募当地兵士和营田制度,是史上的范仲淹提出的

范仲淹着重讨论两种制度:第一,为解决军需问题,建立“营田”制度。北宋西北边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是:军队所需,全部依赖远途输送。“日给廪食,月给库缗,春冬之衣、银、鞋,馈输满道不绝。国用民力,日以屈乏。”这当然不是持久之计。“营田”制度的建立,可以“兵获羡余,中粜于官。人乐其勤,公收其利,则转输之患,久可息矣”。第二,适当招募当地壮丁,建立“土兵”制度。这一制度,与“营田制”亦密切关联。北宋西北边防的又一大弊病是:“远戍之兵久而不代,负星霜之苦,怀乡国之望。”将士离心,士气低落,军无斗志。录用当地“土兵”,或者让守边土兵“徙家塞下”,让士兵家属分担“营田”劳作,收入部分归个人家庭所有。这种制度,还能帮助解决赤贫士兵家庭无耕种土地的问题,缓和部分社会矛盾。那么,军队士兵必将“重田利,习地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