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4 (第2/3页)
烛火明灭不定,丁谓面色沉沉。他未曾在意曹利用口吻中的咬牙切齿,只一心沉浸在自己思绪之中。少顷,他忽一笑,淡淡道:“他既有这挥斥方遒的领兵将才,我等何不顺水推舟?”不管陆辞是真天生将才,还是用人得当,甚至单纯是运气好,瞎猫撞见了死耗子……与其冒着触怒太子的风险,往正光辉灿烂的陆辞身上泼脏水,倒不如顺其心意,将人长长久久地留在‘领兵打仗’的武职上。文转武资,所需不过太子一句话罢了。曹利用眼前一亮。他瞬间会意,笑着附和:“还是相公所想周到。他既这般出息,你我何苦做这恶人,阻他升迁?倒不如叫他如意了。”太子再爱重陆辞,也只能看到在扎实战功的情况下,武资升迁较文官要快的好处。却不可能知晓,正经进士、尤其清贵馆阁出身的文臣,对转武资之事,有多避之唯恐不及。丁谓轻轻颔首。——此事不仅需秘,还得快。说服太子,应是不难。在他看来,只需点出‘要让陆辞享有这场大胜带来的最大功绩,最好就转武资去’,多半能成。只断不能走漏风声,尤其是那寇老西儿,否则定要被其坏事。待一切木已成舟,饶是太子后悔,也挑不出他说辞中的漏洞来,顶多疑心他避重就轻,但也拿不出实证。更不好出尔反尔,儿戏一般,让陆辞再转回文资来。本朝可还无‘文转武、复又转文’的先例呢。而一旦能成,不仅彻底葬送陆辞身为文官的灿烂前程,还能叫寇准一派断一重要臂膀,可谓一箭双雕。至于作为武官的前程……丁谓冷笑。哪怕陆辞是经贡举、甚至三元及第的文臣出身,一旦转武资后,一切就再不做数。按以文驭武之则,从此他只能出任文官主帅的副手,再不能独当一面。而有这么位曾经最擅出风头的副指挥使在,担任主指挥使的那位文官,难道不会对其再三堤防,甚至夺取功劳?在仔细盘算、商榷后,丁曹二人皆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