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16 (第2/3页)
/br>朝臣们很快就错愕地发现,已有多年上朝只打瞌睡、先是将大小政务尽交给宰辅、后是全让太子甚至是圣人处置的官家,竟又有了励精勉治的决心一般,开始频频出现在早朝中,且积极批示起政务来了。对赵恒这不按常理和归序的行事,最感到头痛的,自然是受到多余干涉、以至于行事束手束脚的赵祯了。……尤其他这爹爹,也许是因求神拜佛久了,常是乱帮倒忙。且因赵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作风,上朝全靠心血来潮,不止是乱了赵祯的处事节奏,也让朝臣们不可避免地感到混乱起来。对此,寇准看着最急,嘴角都起了燎泡。好不容易让他们习惯了太子带领下的雷厉风行,结果叫官家这一胡搅和,懒散的风气就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雪上加霜的是,当赵祯最为难时,终于恢复圣宠,再次与官家蜜里调油、如胶似漆的刘圣人,也察觉到了他私下里很是隐秘的一些小动作。对于赵祯的真实身世,刘圣人从来是严防死守,将宫中内外瞒得密不透风的。且因她最得官家宠爱,于太子又有养恩,太后之位堪称稳稳妥妥,少数知道真相的朝臣,也不会自寻死路般去太子跟前揭发此事。两边的心照不宣,就让隐隐察觉了端倪、急切地想要知晓真相的赵祯,不得不从刘圣人势力根深蒂固的后宫着手,进行调查了。即使他足够小心谨慎,也还是走漏了些许风声,让刘圣人产生了些许怀疑。这丝怀疑的心思一旦生出,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毕竟不是自己肚皮里爬出来的,人心相隔,生母又还在世……最要紧的是,陛下膝下,仅剩这么一根独苗。那岂不意味着,若赵祯生了心思,以己身相胁迫,咬死了要认回生母的话,于情于理,朝廷都阻他不得?一想到这,刘圣人顿时不寒而栗。赵祯要真已起疑,那她一旦有了将人送走、甚至灭口的举动,无异于打草惊蛇。可若容其顺藤摸瓜地查下去,随着赵祯对所握权柄的熟稔,迟早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她不得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白费心思地给那婢女养了儿子?刘圣人虽并不十分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