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1 (第2/3页)
在列。不过,朱能究竟是何等居心,在陆辞心里,已是次要的了。单是其欲要勾起好不容易歇了求神拜佛之心的官家,让轰轰烈烈的‘天书’闹剧卷土重来这点,就无论如何无法容忍。见皇帝姿态暧昧,朝中一时陷入狂乱之中。对此深恶痛绝的清流党中,跳得最高骂得最狠的,还不是寇准,而是孙奭。这位太子讲师,素来对天书之事秉持反对到底的态度,此时亦不例外,暴跳如雷地在上述中直接指陈朱能为妄言祥瑞的“奸险小人”,要求皇帝立马斩了朱能,以儆效尤。赵恒不听。陆辞虽佩服孙奭的铮铮傲骨,但对其上书的措辞,却很是哭笑不得。有那句“天且无言,安得有书”,哪怕官家有那么点想听的心思,也绝无照做的可能了。若这么做了,岂不是亲手证明了‘世间并无天书’的真相?那官家前十几年大费人力财力,闹得举国上下跟着疯魔的‘天书下凡’,不就成了最大的笑柄了吗。不起反效果,就已经不错了。官家不听劝,孙奭也不消停,而是一天一封地往上递去。哪怕字字句句都在骂朱能是个装神弄鬼的奸佞,但对本就心虚的赵恒而言,要套用在自己身上的话,也绝对是合适的。最后实在不耐烦了,他便将这脾气臭硬、却因士林中极具德望的孙老爷子升了一阶,但把人远远调走,充当兖州知州,还直接委派了个治水的职事。免得孙奭太闲,离远了仍能不断上书,倒不如让他忙治理黄河的千古难题去。但在还在观望的大臣们眼里,这一手无异于明升暗降。既然持反对意见的孙奭倒了大霉,老大年纪被调出京不说,还得做治水的脏累活,甚至是最难取得好成效、吃力不讨好的黄河的话……一夜之间,与王钦若立场相同的人,突然就变多了起来。皇帝摇摆不定的心思,仿佛也渐渐朝王钦若这派倾斜。然而对一身傲骨的清流而言,因反对奸佞而被迫离京,哪怕再有损仕途,同时也是再荣耀不过的了。于是第二个慨然以身试‘法’的人,就出现在孙奭离京的第三天——一直在寇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