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33 (第1/5页)
精卫队埋葬在荒山野岭的遗体取出,并送回宣府大本营,让家属们一一瞻仰遗体,请得道高僧超度亡灵之后,再隆重地安葬在烈士公墓,并立碑纪念。 中军帐中的宣辽军统帅、宣辽将军赵龙反而显得清闲许多,他今年不过四十多岁,千禧帝长兄之子、长公主的堂兄,既是皇室核心成员,也是千禧军中文武双全的一代名帅,以儒雅潇洒和用兵如神著称,追随长公主在北疆大草原上征战多年,颇得长上雷厉风行、多谋善断之神髓。内阁大臣之间私下议论,均认为老皇爷驾崩后长公主若真能摄政,最有潜力的兵马大元帅接班人便是他。 至今多数内阁大臣仍在扼腕叹息,萨斯喀森林大战若是由赵龙主持,绝不会落到如此结局。战前在主帅的人选安排上,兵部尚书卢龙曾为此据理力争,可惜内阁大臣们在执政方面或许还有发言权,军权则被老皇爷牢牢抓在手中,他的接班人太子殿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帝国精锐部队的统帅无一例外全是皇室核心成员,兵部尚书名为全军主管,基本上是个闲职,只是负责根据皇上的旨意颁发委任状和调动军队之类。 卢尚书的提议,其实也是长公主和大多数内阁大臣的意见,却在御前军事会议上被老皇爷一口否决。太子殿下及太子系势力的坚决反对是原因之一,另外还跟一个奇特现象有关,近十多年来,在军队调动上老皇爷似乎专门和内阁对着干,多数内阁大臣们赞成的他往往一定要反对,反之,他们坚决反对由史将军统军出征,老皇爷则站在太子一边力排众议、一意坚持。 这些天来虽戎马倥偬,赵龙每天晚上仍要抽出大量宝贵的时间来研究萨斯喀森林大战中的每个部署和细节,希望总结出经验得失作为前车之鉴,念及史帅屡屡错失出手良机,他也不禁大感痛惜。 他此刻正端坐案头秉烛读书,作为实战经验极其丰富的一代名帅,他深知熟读兵书战策的重要性,那毕竟是作为军事天才的前辈绝世智慧和丰富实战经验的结晶。手下各级将佐都很精明强干、效率极高,这支大军就像一部高效而精确运转的织布机,即便遇上突发事件也有相关部属及时解决,繁杂的日常事务更是用不着他和长公主操心,他只需把精力放在战略部署等大的方面,这为他留出了不少的读书时间。 随着参将们在他的中军帐不断地进进出出,他随时得翻看一下各部队陆续送来的每日伤亡报告,并根据各城堡的战况调整一下兵力部署,由参将们负责传令实施。 最初的八九天,金军攻势猛恶,辽河两岸的城堡攻防战进行得异常血腥、惨烈,西岸战线中段的汤州堡曾一度被金国五王子乌雅齐格大军攻陷,那是辽西重镇兼战略要地,不容有失,驻防于辽西的宣府铁骑一部星夜驰援,他也紧急抽调三千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