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_第940章 一二三步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40章 一二三步走 (第4/5页)

“.....”

    二人不说话了,看着地图发呆。

    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星星点点的纺织作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断合并壮大。

    最后...

    最后形成无数个纺织城,纺织镇。

    “大郎的意思是,我们要提早预防,阻止这种无序吞并?”

    “不!”唐奕的回答出乎二人意料。

    “我们不阻止,而且要推波助澜。”

    见两个老人家还是有点不明白,唐奕只得解惑道:“重点不是融合,重点是城镇!!”

    “纺织业必然造就更多、更大规模的城镇,彻底脱离农耕的城镇!”

    “而这对以商税为主要收入的朝廷来说是好事,何乐而不为?”

    在粮食够吃的情况下,把农户引到城里去,加快大宋的城市化建设,这样一来,商税才会越收越高。

    而农税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到最后,免除农税,甚至倒贴,都不是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农民种地不收税,甚至有补贴,这个不论什么年代都是国家中坚的群体没了后顾之忧,那么稳定还有什么不容易吗?

    “所以....”

    唐奕转过头,“在刚刚的第一个问题上,朝廷就不能只是减税那么简单了。”

    “一方面减税,一方面则是控制粮价。”

    “朝廷要把种地的利润控制在一个既可以把一部分人引去城镇,又可以留住一部分人保证粮产的范畴之内。”

    “......”

    “......”

    两个老头儿都听傻了,终于明白,这就是唐奕所说的宏观调控。

    用政策来引导百姓.....

    贾相爷下意识发问:“那再下一步呢?”

    只闻唐奕淡然作答:

    “先把大宋的小商品百货卖到全天下去,用廉价劳动力和数量为大宋和百姓积累财富,这个阶段主要靠朝廷和观澜民学。”

    “民学?”二人不解。

    “二老忘了?民学里可是有很多好东西、好技术没拿出来用呢。”

    “那接下来呢?”

    “接下来就是城镇的兴起,必然带动城市房产、路桥、水利的大规模建设。”

    “这此东西虽然费钱,但是...这可都是重工大业!!”

    “有了整个中原这么庞大的需求,水泥、路桥工程,还有相应的器械也就成了急需。”

    “到时不用朝廷出马,民间就会为了更快更省钱而想方设法的改进技术和器械。”

    “等城镇和道路建的差不多了,估计咱们大宋也能形成一整套重工业体系了。”

    唐奕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