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9章 慢了 (第2/5页)
的数目了。 范老爷哪肯服气? “可是李孝光也不能什么人都拉去充数吧?” 这庄子就剩一个看小孩的老妇,说明什么?说明上至几十年的老公老母,下至十来岁的少男少女,全都去务工了。 修陵的活计哪有什么轻巧活儿?又老又少的,去了能干嘛? “这不就是充数吗?” 而唐奕在一旁却是不同想法,因为两贯多一个月......这个数字不对。 早在建陵之初,唐奕就知道,为了赶工期,从民间雇工是再所难免的。 所以,这个民夫的月资不但是唐奕亲自首肯,而且每个月应该给多少钱也是他亲自订下的。 他清楚的记得,他当初定下的数目是:每人每月一贯五百文! 没错,比两贯多还要少。 无它,这事儿唐奕没必要大方,所以是结合皇陵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给出的月资。 他好奇的是,怎么到了李孝光这儿,不但没有苛扣,反而涨了不少呢? 结合老妪所说,还有这老少通吃的实情,唐奕琢磨着,李孝光不会是...... 这小子不会是想编故事,贪上一大笔吧? 可是一想,也不对啊! 不是这么个贪法,况且,李孝光几次向朝廷的奏表之中只提工期太紧,却是从来没说钱不够用。 试探的问向老妇,“老婆婆,这修陵来招人,一直是这个价吗?” 唐奕心里拿不准,心说,可能是先帝灵驾到了永昭陵,李孝光怕到期不能完工,临时加价,临时招人也说不定。 果然,聊了这么半天,老妇已经完全放下了戒心,农村妇人的憨直姓子也上来了。 甩手道:“当然不是。” “最开始呀,官府的人抠的很,每月只给一贯五百钱。” “就这一点钱,谁愿意去出那苦力?若不是看在是给先帝修陵的份上儿,官府一个人也招不走,没人爱干。” “后来实在招的太少,才一点一点涨起来的。” “就这,还是没多少人去皇陵那边讨生活呢。” “啊?” “.......” 这个回答可是惊着唐奕了,连范师父和贾相爷都是一脸发懵。 什么情况?一贯五百钱按说已经不少了,听这意思,两贯多人家都没放在眼里。 “那这....”范老师茫然看着空空如野的农庄。“这人都去哪儿了?” 不爱去,那怎么还就剩下您这么个老太太看庄子呢? “去镇上务工了?” 老妇回答的极是干脆,下面一句差点没把三人噎死。 “镇子上随便一家毛纺作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