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3章 官、兵、钱、税、农、商 (第2/3页)
。 庆历年间,他反对新政,可不全是因为一己私欲。说严肃点儿,他王拱辰的君子之德还没丢,不能由着范希文硬来。 范仲淹看向王拱辰,淡然一笑,“怎么?王中丞心有顾虑?” 老王闻声冷然道:“庆历一举已经证明革新非人力可为,难道还要再来一次国朝震荡、天下骇然的灾难吗?” “范公是君子,是浩然贤士,难道一次还不够,非要把这个朝堂搅得再无宁日吗!?” “你,你会成为千古罪人的!” 王拱辰字字千斤,直指范仲淹。 ...... “唉!”唐奕一声轻叹,为老师解围。 “王中丞不用咄咄逼人,此次与我师无关,乃奕一手推动。” “哼!”王拱辰冷哼一声。“范公当真是教了一个好弟子啊!” 说到底,王拱辰可以顺应时事与唐奕方便,甚至在许多时候站在唐奕这边。但是,革新是根本政见相悖,没有转圜的余地。 极尽讥讽地揶揄道: “师父闹了一场,现在轮到弟子再来一场!?” 唐奕暗自摇头,说心里话,他是不愿意让包拯,王拱辰,乃至唐介这样的直臣参与其中的,不够和他们费口舌的。 可是不行,革新不论是“劫富济贫”,还是“分蛋糕”,说到底还是革新,实在太敏感了,要是台谏压不住,没等他把招式晾出来,朝廷就已经翻天了。 “王中丞,且听我把话说完。” “此次革新与庆历之举从本质上就是不一样的。” “哦?”却是不等王拱辰发难,包拯已经冷声疑道。“老夫倒要听听,有何不同?” 王拱辰一皱眉头,老包怎么还跟着他起哄?有什么可说的? 包拯看出他的心思,轻声劝慰:“听听无妨。” ...... “这么说吧。”唐奕朗声道。“之前不论是奕,还是陛下与老师,都认为庆历之举之所以不能成功,根源不是《陈条十事》不够好,根源是《陈条十事》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包拯点头,“革新当然要与许多人的利益与政见背道而驰,这是绕不开的事情,大郎现在行的新举又有何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