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百七十章 牛人(两更合一更) (第2/4页)
被申时行这一打岔,林延潮的怒气也退去了,冷静下来之后,想了一番。林延潮心道,也是,自己不过是坐了一趟漕船,就路上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漕弊论,当初写文章时难免有文人夸大其词的毛病,除了七分写实外,倒是有三分渲染。 何况七分写实里,论见识的深度和广度,自然是比不过治河十几年的河道总督潘季驯,人家才是真正的专家。 再说对方与自己第一次见面,没必要专门来喷自己,以他治河治漕的见识而言,他说自己文章有不足的地方,那确实就是真有不足的地方。 林延潮身在官场有段日子了,翰林出身,又在内阁行走,平日不少人奉承,在同僚间又听惯了花花轿子抬人的话,就算自己哪里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别人碍于情面也不会直言指出。 眼下被人指责一下,心态就崩了,这倒似有些玻璃心。申时行提醒的对,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是王道。 林延潮左思右想一番,顿时意识到自己不足,想到方才竟差掉甩脸色离桌而去,不由感叹自己还是太年轻。林延潮立即知错就改当下道:“制台说的是,下官改日改好文章,再上门请制台请教。“ 潘季驯见林延潮方才还是满脸乌云,经申时行这一番话后,立即心平气和起来,也是点点头,心道此人能三元及第,真有过人之处。 潘季驯口中淡淡地道:“状元郎言重了,以后有空再说吧!“ 申时行在一旁见了,笑了笑,向林延潮点了点头,示意他做得对。 下面席上,潘季驯继续闲聊,说来说去还是说他本行治河之事。 从大禹治水起,河政一直都是华夏王朝的头等要事。 自古有云,黄河宁,天下平。 元朝的河政就是一塌糊涂,常朝令夕改,官员**,滥用民役,最后才有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红巾军起义。 然后借起义灭掉元朝的明朝,对黄河也是丝毫爱不起来。 河患自古以来三十年一次,但到了明朝则是变成了每年一至两次,明两百余年,黄河竟决口达三百余次。河患之所以频繁,与漕运有关,元朝虽也定都北京,但元朝漕运主要是走海运。 但明朝呢?天子守国门,唯有依靠东南税赋,以供养幽燕强兵。 于是黄河自西向东,漕运南北贯穿,黄河运河交织,好了,问题来了。 要知黄河决口改道是习以为常之事,看明朝黄河下游河道改道的历史记录,就如同一把扇子张开的几十条扇骨,如此每当黄河决口,漕运就截断,。 因此朝廷得出结论,必须治黄保漕。 但见潘季驯与申时行开始‘吹嘘’他的治黄政绩:“隆庆五年黄河北决,运兵死亡千余,漕船不知损毁多少,朝廷震动。后来张江陵说要开泇河,我说弃旧河,开新河不行,应当堵塞旧河缺口,恢复黄河故道,引淮入河这才是正途。结果张江陵不但不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