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此间桃花照玉鞍 第1节  (第2/4页)
办法,能解决的从不跟国库提要求。    高祖皇帝因此对这个一道打天下的肝胆兄弟更是信任,但凡私库攒下点钱全送来北疆了。    有这份交情,顾家与皇室的关系一直不错。    高祖皇帝的儿子——太宗皇帝,曾被送来北疆历练过几年,与顾灼祖父并肩作战、同生共死。    先帝与顾灼她爹儿时在京城一块挨打,莫逆之交。    几代皇帝都与顾家家主私交甚笃,自大裴民殷国富后,顾家再没为粮饷发过愁。    直到两年前,先帝驾崩,年仅十岁的小皇帝登基,简王摄政。    简王和小皇帝可从没见过顾家的人。    去年粮饷迟到后,顾灼除了气,更是怕。    她怕摄政王因为不了解北戎而忽视北疆防务,更怕摄政王教出来的小皇帝与顾家不似以往几十年君臣相宜。    君权和兵权若是失了信任,便是王朝风雨飘摇的开始。    顾灼意识到一个被以往几任顾家家主都忽视的事——朝堂上得有为顾家和北疆说话的人。    顾家久不在京中,与朝臣没什么交情。一旦皇帝与顾家没了人情联系,顾家随时会成为朝堂各方博弈的筹码。    而北疆更是少有能走上朝堂的人。    北疆三州,幽州、凉州、并州曾经是最荒凉、最贫瘠的地方,几十年的发展也只是将将不愁温饱。可是温饱哪里够送孩子去读书呢?    黄土和战火没有给这里的百姓太多选择,科举是最看不到希望的路。    束脩和笔墨,咬咬牙总是能解决的。可是私塾少、教书先生少,三州几任太守努力了几十年,也只是从北疆走出了几个举人。    没有人从北疆走上朝堂,便没有人为北疆说话。    顾灼知道朝廷不是故意忽视北疆三州,毕竟哪个朝臣都不会突然想到要让遥远的北疆富庶起来。    但是顾灼有时会替北疆的百姓不平。    他们世代劳作,用身躯挡着北疆的朔风不吹向内地。他们的孩子参军,用血肉拦着北戎的铁蹄不入大裴。    他们朴实,善良,热情,感恩。    可是贫穷是他们的,殷实是别人的。    需要有出身北疆走上朝堂的臣子。    他们不断提起北疆,才能让朝堂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