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2 (第6/8页)
灾乐祸,这正是他们想要看到的画面,为了这一刻他们已经等得太久了。所以随后两天,对的评论更加猛烈了,诸如“奇迹导演已经才尽”、“这是场糟糕的滑铁卢”等文字不断出现在报纸上,这让很多奇迹导演的拥虿非常不满,但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反驳,尽管阿德里安制作过各种题材的电影,但和他以前作品的风格差别实在太大,唯一有相似之处的只有那部了,可那是库布里克的作品。 偏偏阿德里安面对这种情况什么回应都没有,记者们在酒店外面守了两天,妮可也好,娜奥米也好,都遇到过好几次,可就是抓不到奇迹导演的身影。他们在郁闷的同时也在暗自窃喜,几乎大部分都认为奇迹导演有些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在闷在房间里不出来,他们自然也就随意的发挥起来。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罗杰·艾伯特的影评很快出炉了。 “这是一部让人惊讶的作品,为此我不得不花了几天时间来回味并抽时间再次去影院里观看了一次。无疑,阿德里安是个很会捉弄人的导演,每当你以为熟悉了他的行事风格后,他就会推出出乎你意料的作品,而且始终保持着非一般的活力和意义,尤其是那些成本不高的电影,是的,就是这样的电影。 很多人都认为,最大的败笔就在于有一个毫无逻辑的故事,但我认为这却是整部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即使是再苛刻的人都不会不承认,明显分成的上下两部分有着明显的联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半部分当中来自加拿大的那位女演员叫做贝蒂,而到了后面却被叫做戴安,而前面那位失忆女性叫做丽塔——这显然来自丽塔·海华丝——而后面叫做贝蒂,很明显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电影里也证明了这点。那么戴安这个名字又有什么联系呢?很简单,前半部分中,咖啡馆的女招待就叫做戴安,而后半部分当中,女招待的名字变成了贝蒂。 非常有意思,对吗?如果再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前半部分登场的角色在后半部分也都有登场,但他们的形象起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当中到底有什么联系,就需要观众自己去寻找了。想一想吧,当你在一团乱麻中,因为某个线头而抽丝剥茧的将整个线索找出来后,那种感觉会有多么的愉悦! 这是部非典型的电影,它存在的意义不是讲述一个故事,而是让观众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事,正如阿德里安在首映结束后所说的那句话一样,这部电影没有标准答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给出了足够多的线索让观众去寻找,很精彩,不输给阿德里安以前任何一部作品,我想我有时候还会再看一次,至于我看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很抱歉,那就是我的事情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女演员的演技也为这部电影增添了许多色彩,妮可·基德曼将前面的迷茫、恐惧与困惑,后面的性感和妖媚都诠释得非常贴切,这应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