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尘埃落定 (第2/3页)
贼余部。 (P O 1 8独家发表,) 谁知那燕王次子闻之,竟命人写了一篇檄文。道是其父原为除奸王、清君侧,忠心可鉴日月。如今蒙冤受辱,自己既为人子,当为父伸冤,昭彰拳拳孝道,耿耿忠义。 而朝廷不仅任奸王把持朝政,且竟钦封一个叛父悖母、不孝不忠的女子为三品女尚书,可见其朝纲废弛,国体败坏! 檄文一传出,顿时天下震惊。 有人想到那苏氏女虽说出首告父,是为大义灭亲,但到底有违孝道,朝廷加封苏氏女之举,是否真有不妥? 又有人想到之前摄政王被参劾一事,虽说燕王谋逆事发后,众人已知这场风波乃燕王幕后策划,原本包藏祸心,摄政王妃的话本中,那些所谓诽谤朝廷的罪名都是被曲解的。但摄政王妃毕竟是个女子,其如此张扬之举,是否又于礼不合? 正在沸沸扬扬间,一篇突然横空出世! 檄文中先是历数燕王的种种罪行 既为人臣,却不思事君报国,反倒心有反意,妄图谋逆,是为不忠。 既为宗亲,却不恤无辜黎庶,反倒挑起兵祸,乱及天下,是为不仁。 既为手足,却不知孝悌友爱,反倒背后构陷,诬王清名,是为不义。 如此不忠不仁不义之徒,竟然还敢高呼蒙冤二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P O 1 8独家发表,) 至于其子,更是不辨忠奸不明是非不知孝道的可笑之徒。圣人曾有云,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若父母犯错,子女却一味顺从狡饰,岂非陷父母于不义之中?! 偏偏这样简单平常的道理,她一个后宅女子都懂,燕王次子和一众反贼却不懂,反倒砌词狡辩。可见其若非心性愚蠢,那就是有意颠倒黑白,若不除此贼,当不足以平民愤、定社稷、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