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三章 轮到南边 (第3/4页)
> 或者说,面对西北军务,他已心力交,无法再应付复杂的人情事。 不出意外,杨廷和上奏,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致仕归乡。 若说以往杨廷和的请辞都带着一种惺惺作态,这次他是真的有了归隐之心。 但皇帝仍旧没有同意,继续嘉奖杨廷和,给其赐了不少财帛,说是慰问之用,让提督东厂的黄锦带人送过去,显得极其礼重的模样,送的过程敲锣打鼓,好似要对外宣扬杨廷和的丰功伟绩。 杨廷和觉得小皇帝很难缠。 或是现在朝堂上真少不了他这个主心骨,即便西北问题上,君臣间矛盾点有很多,最后看起来也像是皇帝得胜,但其实只要他杨廷和一句话,就能把唐寅给拉下马,但这次杨廷和没这么做。 居庸关的捷报,冬月二十二传到南京,朱浩从骆安那儿,知晓了详细情况。 此时朱浩仍旧没从南京动身返回京师。有关南京的工坊布局,他一直都没完成,不过他已准备起程,只差最后一步,就是见徐鹏举。 有了居庸关的事,还有唐寅顺利晋升宣大总督,朱浩终于有底气让徐鹏举抛头露面了。 他特地让骆安派人去魏国公府,直接以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的身份,邀请徐鹏举到城内之前黄瓒安排接待朱浩和余承勋的别院相见。 邀请函给出了确切的日期,即冬月二十四,而朱浩也准备在二十四这天下午动身回京。 「…………先生,卑职看来,魏国公未必会来。他在朝廷形势不明朗时,定想着浑水摸鱼,只怕还琢磨着跟咱谈条件。」 以骆安这两月来对徐鹏举的认知,历代魏国公长期驻守南京,想的都是如何保全己身,这样相当于江南兵马统帅的人物,不是说你皇帝想拉拢就能拉拢的,他支持谁,谁就有可能会当皇帝。 虽然南京守备勋臣受南京守备太监和南京兵部挟制,但军中多数将领都是其亲信部下。 南京兵部如今并不在杨廷和控制下,前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因父丧守制后,现在南京兵部尚书是廖纪,此人在大礼议中并没有坚定站在杨廷和一边,甚至推崇过张璁的主张,其人也会被杨廷和忌惮,若是按照历史发展,此人将会在年底被言官参劾,卸甲归田。 也就是说,现在南京守备太监和南京兵部,暂时看起来皇帝都隐隐将之掌握手里,西北又出现了唐寅崛起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