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_第七百二十九章 分化瓦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九章 分化瓦解 (第3/4页)


    ..........

    ...........

    李镗没有估计错。

    来的正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一早得知消息后,杨慎得到父亲的授意,拿着杨廷和的信函,马不停蹄往居庸关而来,不到一天时间走了一百多里路,终于在入夜后抵达。

    对武将或者是传驿的人来说,一天骑马行一百里,那都不叫事。

    可对于杨慎这样的文人,这一天下来,骨头都快抖散架了。

    杨慎来居庸关的目的,自然不是为见唐寅,连杨廷和都知道,这件事想让唐寅收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皇帝当天避朝,其实表现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等战事结束后,再来论功过。

    可杨廷和不能容许这种情况出现。

    一旦战了,无论胜败,都是杨廷和不想承担的后果。

    唐寅输了,大明居庸关很可能要有危险,即便能以此打击小皇帝的盲目自信,但承担的代价太大,是杨廷和不想看到的。

    若是唐寅赢了……

    杨廷和也不会觉得有多荣幸,这会让他在朝堂的声望严重降低……你反对的事,结果新皇跟唐寅联手做成了,你杨廷和以后有什么脸面发号施令?

    所以对杨廷和来说,胜败都不可接受,最好结果是「不战」。

    也就是说,到现在这一步,就宣告一切战略都完结,杨廷和收益是最高的。

    唐寅先前所谓的「诱敌深入」,我们不承认,就说你是想染指宣府军权,派了三干人马,结果路上被鞑靶人袭击,损兵折将,你贸然出兵折损大明将士,这是极大的过错,直接给你法办,小皇帝名誉不保……

    你不战,鞑人很难攻下居庸关城,居庸关守住,那京师就很安稳,这样的结果对杨廷和来说很乐于接受。

    杨慎进城后,要找的人自然是张永。

    他的目标很明确,要以张永在军中的声望,阻止唐寅出兵。

    虽然名义上,唐寅才是主帅,但谁都知道这是个没什么带兵经验的老书生,你说出兵就出兵?若是没有监军太监和带兵勋臣的支持,你出兵的命令就算是下了,下面的人也不会执行。

    其实杨廷和没有选择错误,张永进入居庸关城后,连总兵李镗其实都只听张永的而不听唐寅的,这也说明张永的确有这个影响力。

    但张永肯不肯听命行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