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二章 对赚钱更感兴趣(加更) (第2/4页)
能去劝,还有,现在大明朝廷少不了你!” “随便。” 朱浩还是不当回事。 …… …… 朱浩现在的确想让自己稍微轻松一点。 不能白天在翰林院上班,下午回来还要给朱四当替身,最开始他还觉得能处理大明朝务有种巨大的成就感,但久而久之整个人也开始懈怠下来。 我又不是皇帝,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想改变大明,不是靠批阅奏疏来完成,更应该拓展一下商业体系,还有就是搞一些科学研究,让工业文明早点降临华夏大地。 所以现在朱浩对做生意的热情,远比当官更大。 当天他就去找了苏熙贵。 “……小当家,银号刚开张,徽商和各地商贾不太认,但借助鄙人高超的游说能力,已接纳六万多两银子存银,另外还有铜钱四五万贯的模样……” 苏熙贵很兴奋。 本以为开钱铺子有点拾人牙慧,根本无法做大做强。 但有官府的背景就是好办事,这种以财生财的模式,才是赚钱的王道。 苏熙贵以往太专注于实体产业,尤其是商品的低买高卖,从没想过金融服务业也能如此赚钱。 朱浩道:“给他们利息,他们当然想往银号里存银,他们赌的是你未来这两三年时间不会倒。但因为黄公只是在南京为户部尚书,所以前来归附的人还不是很多……银子放贷出去多少?” 苏熙贵笑道:“有个四五万两的样子,听小当家的,留了一些存银……其实留不留都还好,这点银子我赔得起。” 相比于苏熙贵的家大业大,随便筹措个几十万两银子还是能办到的。 苏熙贵就算做不到富可敌国,之前几年靠盐场改革,还有黄瓒在北户部当侍郎,以及将大批盐引交给他,令苏熙贵成为大明最大的盐商。 毕竟滩晒法的改革,就是黄瓒搞出来的,生意场上自然会便宜自家白手套。 朱浩道:“十万两还是太少了,要在一年时间内,把银号的规模,发展到百万两级别,三个月内将南北两京体系建立完善,半年左右把银号开到中原各处省会城市,一年内发展到大江南北……” 苏熙贵咋舌:“小当家,要说有野心,还是您更胜一筹,鄙人实在是自愧不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