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官还是地方官? (第2/4页)
少人拥护于他,除非他不在朝堂,否则在何处为官,并不影响他继续议礼,不是吗?” 杨慎面色沉思。 “一点浅见,望杨翰林不要见怪。”朱浩笑道。 杨慎点头道:“朱浩,你不必再称呼我杨翰林,称用修便可,你的见地……倒也别有深意。” 或是朱浩的意见很中肯,提到了张璁到南京可能会发展“同党”,一听就是在帮杨廷和扫清朝中大礼议的潜在对手,加上杨慎之前对朱浩的欣赏,以至于其从心底里想跟朱浩交朋友。 朱浩道:“不过是心中所想,随便议论两句,翰林院那么多事,有关大礼的问题,实在不该牵扯。” 朱浩还是拿出之前那种明哲保身的态度。 杨慎再问:“若是以你来驳斥张璁的观点,你觉得,应该以何处为突破?” “这……” 朱浩摇摇头,“很难讲。” “但说无妨。” 杨慎坚持让朱浩说。 朱浩道:“在下认为,张璁的论点,并非全无道理……” 说到这里,杨慎的脸色变得稍微有点差,大概容不得别人来质疑他的父亲。 《独步成仙》 “孝,本就为华夏人立身之根本,张璁以孝为切入点,试图改变之前礼部所定之大礼,很容易蛊惑人心。”朱浩道。 朱浩的话算是站在“敌人”角度分析利弊,杨慎听完后不由点头:“蛊惑人心,于礼法不合,当除之!” 话说得挺狠。 朱浩从这点就能感觉到,杨慎在大礼议的问题上,态度或比他父亲都更坚决。 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就是站在各自的立场去想事情,朱浩明白杨慎追求的不是为父亲专权,单纯就真的觉得新皇这么做有违礼法。 三十多岁的人了,朱浩觉得自己实在没必要去改变杨慎的想法,他想他的,我想我的,各自出发点不同罢了。 杨慎道:“朱浩,你还没说,突破在何处。” 朱浩笑了笑:“礼法就是原则……其实我想说的是,礼部之前的奏议中都已经提了,无论长子是否应该出继,陛下的皇位却始终是来自于大行孝宗皇帝,所以尊称大行孝宗皇帝为皇考,理所应当。” “至于兴献王,作为陛下本生之父,若以今上追封为帝,那其帝位受传自何人?” 杨慎一拍手道:“有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