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章 两份遗诏(加更) (第3/4页)
br> 你所谓的“兄终弟及”,听起来很有道理,可问题是当今皇帝唯一的弟弟早死了,那意思是得从孝宗的弟弟中寻找继位人? 兴王已死,那就该是益王继位。 张太后问道:“杨卿家,何为兄终弟及?哀家并无其他子嗣,是否可从皇室旁支中,过继个孩子给陛下?” 张太后不想让朱厚照的叔叔或者是堂弟来继位,而想着给儿子过继个儿子,也就是她的孙子,那丈夫这一支就算没有断绝,从礼法上来说她也将成为“太皇太后”,继续作为皇宫的女主人而存在。 杨廷和道:“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 如此一说,张太后立即明白过来,不是给自己过继个孙子,而是给自己过继个儿子,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听起来好像差别不大,以后自己的“过继子”当皇帝,自己还是太后。 王琼出列道:“大明礼法,长子不得出继。” 言外之意,王琼不支持兴王继位,他想以益王继位或者是找益王的儿子过继到孝宗名下继位。 杨廷和回头瞪了王琼一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请示口吻道:“请太后及早做主,救大明社稷之危。” 言外之意,我已经定下兴王来继承皇位,看似我问你们意见,其实我就是礼貌性问问而已,最终决定权在张太后手上,而此时张太后已被我裹挟,外有江彬作乱,你们真以为有时间坐下来细谈呢? 要定就定,干脆利落一点! 张太后道:“杨卿家所言符合大明体统,便依杨卿家所言,草拟诏书。” 杨廷和马上又拿出一份早就草拟好的诏书,请示道:“臣已有草案,请太后以陛下遗诏之命,宣告天下。” “啊?” 张太后未料杨廷和会如此直接。 之前已呈送了一本“遗诏”入宫给她看,现在又来一份。 两份其实是不同的,第一份送进宫中,是商议如何迅速安定京师局势,第二份才涉及谁来继位的问题。 在场众王公大臣虽然觉得杨廷和的举动有僭越之嫌,但都明白事急从权的道理。眼下皇帝的尸体都不在皇宫中,谁知道把事拖过夜会出什么幺蛾子。 杨廷和不是僭越,而是想以皇帝遗命的方式,迅速安定人心。 张太后只让魏彬将遗诏拿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