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才子 (第3/4页)
幸以身殉国,追封忠义将军。” 杨慎点了点头,道:“原来是忠良之后……不知可有兄弟?” “不曾。”朱浩答。 杨慎略显奇怪:“节将独子,并非余丁,当继承军户职才是,为何会考科举呢?” 朱浩道:“家父在同辈中排行第三,家族继承事由尊长负责,在下未曾有资格继承百户职,母亲自幼便让我读书……文武皆可报国嘛。” 杨慎嘉许:“好一句文武皆可报国,或是阁下家族中想以成年子孙袭位,才褫夺你军职……这锦衣卫世袭实职可不好嗣啊。总算你有造化,科场连捷,未辜负令尊节义之名。” 连杨慎都感觉到,朱家内部应该是发生什么变故,才会出现殉国将领独子没法继承父亲职位的情况。 这种事在大明屡见不鲜,毕竟朱家真要等朱浩承袭锦衣卫百户职,要等朱浩十五岁成年后,中间要浪费相当长一段时间,或许直接就找朱家其他房的子弟提前承袭了。 可问题是……朱家并没把这个实职的锦衣卫百户职给继承过来,实权军户职位不是你想继承就能继承的,还要各种游走,塞钱,打通关节。 尤其正德一朝,江彬、钱宁等皇帝的亲信太多了,锦衣卫的职位完全不够分,像朱家这样世居安陆的外地锦衣卫,想承袭个职位更是困难重重。 但无论怎么说,杨慎因朱浩出身,多了几分敬意。 他没往朱浩跟家族关系势成水火方向想。 不是杨慎无心,是他想不到,这年头有哪个家族会吃绝户吃得这么狠,简直到了丧心病狂地步?而绝户还能跟大家族搞对立分割,分别投向不同的政治阵营……一个监视兴王府的锦衣卫千户之家出身的孩子,居然会成为兴王府的嫡系,深得王府主人信任? 别说杨慎不信,就算朝中那帮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也绝对想不到这一层。 全靠朱浩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几年时间搞出来的,换作别人……还是算了吧。 …… …… 身份问题揭过,双方开始探讨学问。 因为彼此不熟悉,而杨慎的目的除了要试探朱浩外,还有将其收拢至麾下的意思,言谈间多问及朱浩学术上的造诣。 “……五经本经哪一部?” 杨慎问道。 “《春秋》,不过平时对《诗经》也有涉猎。” 朱浩未曾隐瞒。 杨慎点头:“知《春秋》而知礼仪,仁德教化皆出于《春秋》,可惜啊,很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