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五章 神预言(加更) (第3/4页)
彰显自己在武功方面的成就,已正式将之定名为“应州大捷”。 “唐先生料事如神啊。” 王府得到确切消息后,内部会议上,朱祐杬当着众人的面,对唐寅好一通赞扬。 唐寅面带羞愧。 还是朱浩为他提供的军策,但朱浩说了,这次不用再提他的名字,算是送给唐寅的功劳,让他更觉得面子挂不住。 袁宗皋笑道:“目前看来,大明与鞑靼兵马交锋,这一战陛下取得的胜果可不小……自己巳年之变后,我大明一甲子后终于在西北边疆取得辉煌胜利,这其中居然有我兴王府一份功劳,可喜可贺!” 张佐眉开眼笑:“重点是唐先生所写奏疏,顺利送到了宣府,据说陛下亲自看过,以此为方针,制定应敌策略……据闻前线杀敌、俘虏鞑靼兵士超过数千……真要论功请赏的话……呵呵……”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唐寅想起过来之前朱浩对他提醒之话,摇头轻叹:“陛下此番孤身前往西北,身边既未带文臣,又未带史官,只怕这场胜利得不到朝廷上下认可。” “嗯!?”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 你唐寅真是特立独行。 在没有战争时,预言会爆发一场大战的那个人是你,现在好不容易取得胜利,说这场大捷不值一提的人居然也是你? 袁宗皋却率先点头赞同:“朝野对于陛下出征西北之事,多有怨言,对于胜果,也的确难以界定。” 朝中掌握话语权的始终是文官。 虽然现在杨廷和不在,但别的大臣也不会惯着朱厚照,谁让大明文臣个顶个以直谏而著称,一个个都是宁死也不会给皇帝面子的货? 唐寅道:“内阁首辅杨阁老据说会在十一月中服阕,到时他回到京师,此事如何定论,要等那时才会知晓。” 朱祐杬听到这儿不免扫兴,别人要是说这话,他肯定早就发火了,这不是给我头上浇冷水吗?但这是唐寅说出来的……人家唐寅既能提前预料会爆发一场战事,想来也能算出朝中局势的变化,这就不是在泼冷水,而是实话实说。 “既如此,那就等过段时间再看看。” 朱祐杬仍旧面带笑容,望着唐寅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倚重,“唐先生,王府中大小事务你尽量多参与一下,我最近身体大不如前,还要多依靠你的智谋。” …… …… 不出朱浩所料,也没有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