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八章 文不对题 (第3/4页)
的张邦奇,随后朱四就记起这个曾经考过自己的本省提学,等张邦奇守制结束,就召为吏部右侍郎。 张邦奇因为这次安陆之行,给他未来仕途带来极大的便利。 这说明……张邦奇壮志未酬的情况下,的确通过自身钻营,找到一条上进的途径,又或许张邦奇只是应兴王府所请不好意思推辞,反正他张邦奇不管治学有多严谨,最后还不是靠关系上位? “由着你。” 唐寅不会强迫别人做事,迈开步子离去,走了一会儿似乎想到什么,回身问道,“对了,你的弟子,那个孙家的书呆子此番考得如何?” 朱浩道:“考完后未见其人。” 唐寅笑着摇头,大概觉得朱浩再怎么神奇,也不可能把一块榆木疙瘩在短时间内培养成材,朽木不可雕也……不能强求太多。 …… …… 院试放榜需要时间。 考试次日,朱浩就在实验室旁的学堂见到灰头土脸的孙孺。 关敬过来道:“孙家人一早就把他送来,说是请小东家严加管教……今天来后他就在里面读书和写文章,哪儿都没去。” 关敬这几个少年郎很负责,既然让他们管束孙孺,就算现在院试已考完,人送来还是硬生生给看管起来。 朱浩进入教室,孙孺抬头看了一眼,眼神中有些胆怯,随即闷头继续读书。 “行了,先别着急读了,昨天考得如何?跟我说说!”朱浩道。 “唉!” 孙孺一脸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凉,道:“话说这第二题,看似简单,却深谙哲理,学生在考场苦思冥想半天,终于在日落西山时才恍然大悟……” 朱浩皱眉:“来不及写,交白卷了?” “没有没有,先生最近让学生写那么多文章,就算只给半个时辰,写两篇文章也不在话下。” 孙孺说到这里,稍微有些自豪。 朱浩心想,这倒是,不然对你的特训白费了? “那你为何这般垂头丧气?” 朱浩问道。 孙孺哭丧着脸:“却说那第一题,倒也没什么,只是第二题论中庸之道,看到其文便让我联想到自身经历,苦学而不得,遂心中之情澎湃激发,写了一篇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