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公开决裂 (第3/4页)
把涉及王府兴衰之事交给一个前半生没什么成就,只诗画上有一点名气的老书生? 一旦失败,可不单纯是影响王府的名声,还会造成仪卫司大量将士死伤,王府陡然多出许多孤儿寡妇,责任谁来背? 可袁宗皋并不着急阻止,因为他也在观望,若是唐寅真的把事办成了,那现在说这些话有用吗? 反正现在朱祐杬受了张佐和唐寅的蛊惑,已铁了心要为朱四挣一份前程。 “若事不成,我也没脸留在王府,就当是为自己能在王府中吃一口安乐饭,奋力一搏吧!” 唐寅起身便走。 朱浩面前,他从来都表现得很直接,没那么多弯弯绕的地方。 走出几步,他突然回过头望着朱浩:“晚上别回家了,到我那儿去,秉烛夜谈吧。” 嘴上豪言壮语,内心却很诚实,唐寅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明白这会儿应该多向朱浩讨教对策,而不是闭门造车。 …… …… 朱浩当天下午还是出了王府,不过不是回家,而是去了他办的学堂。 公孙夫人正式开始授课。 女学这边,从上夼和下夼村招募了十六个八到十二岁的女孩,名义上是进城当学徒,实际却是上课。 最近城外也都在避盗匪。 上夼和下夼村的壮丁留在村里挖地窖什么的,妇孺开始慢慢迁徙进城,一切在朱娘安排下有序进行,毕竟两个村子的人家都是自家佃户,上夼和下夼村本身也没什么防护措施,不像一般豪绅的庄子那般,有着高墙壁垒可以抵御外敌。 有条件的人家进城,没条件的则只能祈求老天保佑,别让盗寇发现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盗寇劫掠,尤其是这种对于本地地形不太熟悉的流寇,劫掠时基本是瞎跑,一旦有官兵追赶,很多地方只是草草劫掠一番便走人……这年头只要不是存心造反的大贼,就算杀人放火,也都适可而止。 连贼人也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你把那些村庄一股脑儿灭了,那些远离城塞的土地荒废了没人耕种,你下次来抢什么? 盗亦有道,有时候并不是秉承所谓的公义,而是不得已为之,谁让盗寇本身也指望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过活? 杀人放火一时爽,但官兵剿灭起来态度更为坚决,抓到后判刑更重,甚至格杀勿论,连招安的可能性都没有……何必呢? 当然,这只是针对一般的贼匪,此番从江西流窜过来的明显是“大贼”,他们可是冲着兴王府而来,准备充分,会不会讲仁义就难说了。 可城外百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