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一二三四 隔空较量 (第4/7页)
,不能不说是一种宿命的轮回。 赵宁不仅听得一阵默然,而且陷入沉思。 萧???????????????燕误打误撞的可能性很大,但要说对方是有意为之,赵宁也绝对相信。那毕竟是一个强劲的对手,有着非同寻常的才能。 倘若萧燕是有意为之,那她为什么会这么做,目的又是什么,暗含什么深意,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出人预料的举动? 赵宁必须揣摩对方的想法。 这是双方统帅在战略层面的较量,决定的是战场大势。他们随之做出的每个决定,都会影响成千上万人的生死,甚至大晋的国运与苍生都栓在他们的脑神经上。 赵宁不能掉以轻心。 统帅必须料敌于先,他们不仅要预判对方的动作,还要提前算出对方的想法,唯有走一步看三步,才有可能获得对战局的掌控力。 每一项决策都是重大的,每一份军令又都是艰难的。 “现在我们有两个方案可以施行。除了再派精锐中路突进,就是增兵救援十三师与十一师。” 黄远岱的话打断了赵宁的思索,“后者是稳重之策,不会打草惊蛇,如果有什么意外情况,我们能根据战况及时调整策略,再通过萧燕的反应判断她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把她拴在前线,不让天元大军后撤。” 赵宁沉吟不语。 黄远岱说出来的确是老成之言,也是稳重打法,双方都不会受到很大刺激,连伤亡都是可以预估的。 但赵宁并不满足于此。 他的战局推演要更加向前。 出动援军去增援十三师与十一师,固然可以改善后者的处境,但派多少兵马合适? 派的少了,救援难免不力,伤亡会大;派的多了,可以把十三师与十一师救出来,还能相机给予敌人不小杀伤,但会不会吓着萧燕? 现如今,除了先锋,天元大军的主力还没有临近百里走廊,他们想撤就能撤,这也是雁门山的晋军主力不好立即全面出战的原因。 那么直接击破已经暴露的天元大军呢? 击破不难,难得是大规模歼灭,发现情况不对劲他们可以退,顶多就是付出一些代价罢了,而几万人的战果还不至于决定战争胜负,赵宁不放在眼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