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寻秦记开始_第三百二十章 粮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粮仓 (第2/3页)

向田单兜售的破秦三策中的第二策--断粮仓。这个粮仓,主要指的正是沃土千里的巴蜀地区!

    秦国有两大主要粮仓,作为其四处征战,乃至后来横扫四合的最大底气--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和天府之国的巴蜀。

    巴蜀地区的亩产比中原地区高好几倍,在后世被称作天府之国,天府之国的意思,正是天子的粮仓!

    而关中平原作为周朝的龙兴之地,在唐代之前,都有自古得关中者得天下的美誉,其农业发达自是不必多提!

    而这两块地方的产粮能力,在近十年内还分别进行了两次革命性的大升级--分别是公元前25年,即今年将在巴蜀完成的都江堰工程,和公元前24年,即十年后将在关中平原兴建的郑国渠工程。

    都江堰工程成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郑国渠工程为关中平原的盐碱地创造了四万余顷的良田。

    正是这两块升级后的主要产粮地,保证了秦国强大的产量能力,让秦国能够在两场惊天大战的巨大损耗之后,用十年不到的时间,不仅完全恢复了巅峰时期的国力,其后甚至还能一步一步地超越了最鼎盛的时期的粮食储备,真正拥有了吞并天下的胃口!

    断粮仓之策,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在合纵军攻秦的过程中,拉拢巴蜀,怂恿其配合合纵军的攻势,在秦国的背后捅刀子,趁机造反独立!

    虽然巴、蜀灭亡至今不过短短六十年,其间蜀国甚至还有过三次造反,但秦国毕竟在巴蜀地区控制经营已久,积威之下,怂恿巴、蜀独立并不是一件容易达成的事情,因此如果陆云舟能够通过琴清,和巴郡第一家族琴家联盟,对拉拢巴、蜀的地方性力量,绝对能起到关键性的助益!

    司马错曾进言秦惠文王:“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巴、蜀不仅经济富饶,地理位置同样十分关键,是秦国谋攻楚国的必经之路,巴、蜀一旦独立,秦国不仅会失去一大产粮要地,恢复能力大打折扣,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