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是爱 (第2/3页)
原来是百姓不认为有学问尊贵,不学习就会愚笨。百姓愚笨没见识,就不会到外国交游。百姓不到外国交游,那国家就安全了,就没危险了嘛! 这也难怪了,怪不得秦国人的保密措施做的那么好,别国间谍刺探什么也刺探不到,这很正常嘛,人家百姓啥也不懂,一问三不知,怪我咯? 除此之外,农民没有见识,还不会轻视农业,就会努力耕地,不会偷懒,这样不就又能乖乖为国家贡献粮食了吗? 高啊,商鞅先生您果然是高啊!好了商鞅先生请你回棺材里躺一会儿吧,此次采访已经结束了,哎哎,跳进去?商鞅先生您小心别绊到脚! 当然啦,这么快赶商鞅先生回去,可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有一件悲惨的事实,不能让他亲眼目睹,就是他这最后一条禁令,在当今的秦国,已经名存实亡了! 不论是张仪、范雎还是正在千里迢迢奔赴秦国的李斯,那都是游学之士,他们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时间段里,做到了秦国丞相的位置上! 这说明,读书无用论是不对滴,读书还是有必要滴!当商鞅故去后,秦国的统治者显然很快就意识到了,没有一个贤者带着他们在国富民强的康庄大道上奔跑,靠他们自己来是行不通的!所以秦国必须要引进读书人,引进高级知识分子,才能够继续地繁荣富强下去! 这就是秦国鼎鼎有名的卿之官! 卿,就是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而以礼待之,故称。 当然,统治国家所需的卿虽放宽了,但有一条却是永恒不变的,就是对民间的百姓,仍旧不开放学习禁令,也不允许游说之士去给百姓们传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知识的海洋很广阔! 秦国的愚民政策,是永恒不变的! 总之,陆云舟搬着小板凳,偷偷躲在韩非那里通篇读完了商君书,在惊掉三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商鞅强大的决心和意志-- 粮食!唯有粮食,才是国家富强的基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