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动 (第5/5页)
无天,欺压百姓的小吏衙前。 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简直就是晋人所写的桃花源记里的奇迹。 甚至很多官绅认为,南安侯府的施政,比桃花源记里的叙述还要好的多。 这才是徐子先逐渐走入官绅视角的重要原因。 一个纯粹的武夫,可能被人畏惧或利用,但不会真正被人信任和期待。 但如果一个武力强劲,血脉高贵的宗室,又擅长理政,懂得经济之道,善待百姓,尊重商人,发展工商,海贸……这就是一个标准的贤王模板,甚至能更上一步,若天子久久无子,且复多病,南安侯还不到二十,纵不能成为储君,接掌大位,最少也能在有子嗣之后,以监国身份执掌大魏朝政。 若天子位由南安侯这样的宗室中的英才来做,大魏怕就不是这般风雨飘摇的惨况了。 这些话当然不会有人明说,但很明显,相当多的官绅在暗地里思考或是推动,助长徐子先的声望,使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南安侯,接纳南安侯府的势力。 这种影响力,迟早会形成更大的推力,使南安侯进入福州和江陵的宗室圈子之内,事实上在江陵和福州来说徐子先早就是得到了宗室们的认可,在福州,只有赵王和靖远侯府都寥寥数家不喜徐子先,那几十家国公和国侯宗室,对徐子先的印象都是相当之好。 而江陵可能要复杂些,但最少有一点是人们都承认的共识,那便是徐子先的才干相当出色,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 若真的到了宗室内推举储君之时,徐子先理应获得更广泛和深远的支持。 赵王府将两个幼。童送到京师,并没有获得大宗正的认可和支持,从法理上来说,这是天子和赵王的私相授受,如果天子的威望能镇住两府和宗人,那么众人只能接受,若天子的威望再进一步下滑,两个孩童入宫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起大波澜。 唯今之计,一切的变化还如在迷雾之中,这些大魏的官绅世家的掌舵人们也看不清楚历史的走势,他们感觉到的唯一的变数就是南安侯徐子先,其身上所有的一切,俱是能叫人看到希望所在。 而现在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祝祷上天,希望南安侯徐子先的病势能够好转,能够率部击退海盗,保持东藩现在昂扬向上的势力。 除此之外,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