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_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们的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们的道 (第3/4页)

br>    ……

    康家的动向,陈道坚并不知道,但倭国这里暗流涌动,却是相当明显的事情了。

    至晚间时,陈道坚挑灯夜读,大体上了解了倭国这里的动向。

    室町殿那里,对外贸易,还有对大魏,天方,满刺加,三佛齐等诸国都没有明确的态度。

    从感情上来说,可能幕府将军更倾向于和大魏保持良好的关系。

    毕竟从遣唐使开始,倭国便开始学习华夏的典章制度文教之道,包括建筑和茶道在内,俱是向大魏学习。

    倭人的高层,可以轻松流利的书写汉字,能做汉诗,甚至能用汉语来对话。

    倭人的典籍,多半是用汉字写成,虽然杂以本国文字,不似渤海国和朝鲜国,这两国的典章制度是完全的汉文书写,他们都没有本国的文字。

    而倭国有本国文字,使用七成左右的汉字,高层可以用全部汉字来看书,写诗,对话。

    不过陈道坚不以为这种文化上的联系能使倭人放弃现实的考量,这很复杂,也能够叫人理解。

    大魏在持续不断的衰落,天方人咄咄逼人,虽然天方在本土也面临各种压力,随时也可能分崩离析,但最少在目前的阶段,其看起来还是庞然大物,凛然不可侵犯。

    倭国的高层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和南安侯府的合作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容易被看成在天方和大魏之间做出选择,其慎重,迟疑,相当的可以理解。

    是以当张伯甫返回驻处,向陈道坚禀报大内家暂时没有见面的计划时,陈道坚也并没有显露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出生气等负面情绪。

    “大内家的意思恐怕就是不过问,也不保障什么。”张伯甫相当生气,说道:“此前我们已经花了几千贯,从其武士到管领老中,家老,几乎人人都曾经送到,这可是几百万钱,且是大魏的特产,字画,古董,在倭国这里更是值钱的多。东西收了,却不替人办事,倭人自诩信义无双,看来也是吹牛的多。”

    “事涉大政,送礼是无用的。”陈道坚合上卷宗,笑了笑,又捏了捏鼻梁,对张伯甫道:“若其大将军,各家大名未能达成协议,最要紧的是大内盛达这个家督是怎么想的,是选择现在就对抗满刺加和面临蒲行风的威胁,还是虚与委蛇,拖延时间?”

    “更关键的便是,我们南安侯府还没有展现出叫其尊敬的东西。”陈道坚若有所思的道:“棉布,生丝,包括盐茶糖,这些东西咱们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