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_第二百八十六章 筚路蓝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筚路蓝缕 (第2/4页)

祠堂一开,哪怕是活活打死官府都不会管,很多人心怀不满,急欲改变现状,但又害怕宗族权威,在徐子先过来之前,东藩一边是热火朝天,另一边却是胶着迟滞,这便是原因所在。

    在诸多的目光之中,徐子先一行人逐渐远离,王姓男子看着随行的数十武卒和策马而行的徐子先,心中却是充满期盼,两眼也逐渐变得热切起来。

    南安侯啊,虽然东藩是海外孤岛,但南安侯的传说也是听的多了,这位君侯,是不是也能如此前在南安和岐州那样,创造出奇迹,改变东藩岛上居民的境遇?

    ……

    徐子先先是沿着一条简单的小道行走,这条道路是通往花溪港口和定居点的外围,应该是军寨中的厢军和居民修造出来,道路很窄,只容两马并骑,并且很明显年久失修,路中都长满了荒草。

    四周只有少量的村落,零星几盏油灯显露出薄弱的灯光。

    倒是处于核心地界的上寨,灯火不少,隐隐还传来戏曲声,陈笃中这个防御使到底是世家大族出身,资财不缺,也很懂得享受,在晚间用膳之时,还以曲乐助兴。

    徐子先眼中露出冷意,东藩这个样子,适才他只看到少量的店铺和商行,大半的居民都住在泥草屋子里,低矮只容壮年男子俯身进入。

    由于天气和暖加上贫穷,很多十来岁的孩子还光着屁股。

    有一些小女孩无衣可穿,只套了一件麻布罩袍,甚至躲在屋里不敢出门。

    这样的穷困,不要说后世难以想象,就算是在大魏的福建路也是罕见,毕竟福建是外贸繁荣的区域,工商业也发达,赤贫到如此地步的毕竟是少数。

    荆湖,陕北和晋北,还有浙西的山区,两广的山区,云贵,这样的穷人相信还是不在少数,但是东藩这样的宝岛有如此的贫民,只能说是官府的原因。

    这里水流充裕,气候温暖,如果开辟水利,种植稻米,温饱是肯定没有问题,只种高梁,麻,豆,产量低,又没有办法形成初步的成规模的手工业,穷困在所难免了。

    官道很短,出了农田区域,过了一个外围的小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