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 (第3/4页)
…… 京师之事,最出风头的是徐子先,最倒霉的当然是丢了性命的吴国公徐子诚,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徐子诚之外,最倒霉的就是赵王的嫡子徐子威。 率数千郎卫执白虎旗出宫,却是无功而返,寸功未立,这般成就当然不必多谈,不仅外朝官员提起徐子威都是极为不屑之外,就算天子对这个兄弟也是有极多不满。 赵王将徐子威送到京师,原本就是为了亲近天子,历练其本身的本事,养徐子威的声望,缓急时可以直接登临中枢,等于是天子的后备,事实上的储君。 结果京师变乱,徐子威大为失分,天子已经明确表示,数年之后若还是无皇子为嗣,可以考虑在赵王府下一代中选童子入宫教导养育,而不一定用徐子威之子,徐子文等兄弟辈所生的下一代,一样都是有资格。 对徐子威来说,这等于是最大的噩耗,就算是赵王本人,也是相当的狼狈和被动,毕竟徐子威的失分,也可以被视为赵王管教无方。 而最大的赢家就是徐子先,赵王当然不会去想是自己勾结蒲寿高,徐子先被迫反击才有兵变之事,赵王最恨的就是自家儿子颜面大失,灰头土脸,甚至是天子也是委曲求全,而奸相韩钟继续执掌大权,已经决意与蒲家和赵王合作的刘知远却是身首两处,此事最大的赢家除了韩钟之外,就是成功袭爵,主持兵变,考过锁厅试,上札言事,简直是光彩夺目,俨然是青年宗室中第一人的徐子先! 赵王之恨,如何能轻易消解? 现在江陵那边的宗室偶有信来,都是打听徐子先在福州之事,可见徐子先不仅是在福州出名,在江陵这样的宗室重地也是声名大噪。 对此,赵王隐隐感觉到威胁,所以在此之前,李谷在打击徐子先声望之事上的小招数,赵王都是迫不及待的用上了。 现在看来,小招数毕竟也是招数,现在已经有多家报纸继续在质疑了。 徐子先上任多日,对岐山盗毫无动作,而陈于泰又在兴化军烧杀抢掠,官府不能制,报纸上掷地有声的质疑,国家一年花那么多钱养兵,养官,意义何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