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二章 政令从孟出 (第2/3页)
获得了智氏大量忠诚度好感,合理操作的话,无异于获得了一个大大的先手。 果然,在赵高做了这个选择后,智颜迅速派人传召了赵高,进入内帐之中私密议事。 随着门势力的不断削弱,智颜在家族中的话语权也在不断降低,家族内部已经出现了重新选取强力家主的声音;在外部,因为叛乱而被消灭的几位家族领主势力被瓜分殆尽,剩下的几位家族领主大多处于观望状态,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在朝廷上,因为那道以诸侯礼安葬智瑶的命令,晋出公已经明确地发来申斥,直指智颜无礼,只是因为现在朝廷上大多都是智家的人物,暂时还没有更坏的事发生。 智颜等同于自己给自己挖了个深坑:如若听从晋出公的命令,则等于给智家的人以口实,不孝这个罪名足以废黜他的家主之位;可如若不听晋出公的命令,那么在君臣大义上的缺失足以让智家的威信受一次重大的打击,也等于是给了韩魏两家一个把触角伸进权力中枢的机会。 “拖吧!”面对这种两难的局面赵高懒得去设计给出什么更好的建议,事实上也不需要更好的建议,只有智颜这种看不清大势的人才会纠结于眼前的这些细枝末节。 他所忧虑的所有问题,任何一个权臣都会遇到,如果成天思虑这些问题,那么也就不用再做其他任何的事了——就如当初的智瑶,他所面对的情况,又能比当下好上几分? 说到底,还是智颜决断魄力不够,一旦大权在手,瞻前顾后犹疑不定,才会弄出来这么多的麻烦。 就如门这种东西,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不好找,但是剧情世界耗费资源生成的那是一抓一大片,前一段时间还有一批补充了过来,只是智颜疏忽之下被智家族老抓在了手中; 家族领主的事就更简单了。从来都是谁赢他们帮谁,况且前一批的镇反刚刚结束,刀口的血还没有干,谁又敢跳出来反对家主的意见? 至于最后一个晋公,真以为当初智瑶和他关系有多好那简直就是幼稚了。权臣和主君谁不是心知肚明?无非就是相互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