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到家 (第1/4页)
张家窑镇隶属于三门市陕州县张抃乡的一个镇,繁华谈不上,但也不算穷,只能说一般般吧,全镇面积接近三百平方公里,镇中心不大,长不过三公里,宽不两公里,距离县城9.5公里,市中心25.4公里,均有公路可以开车直达,倒也算方便。听其名称也知道,张姓在这个地方占有主导地位,全镇四万多人口,差不多有一半都姓张。张家耀镇下辖41个村委会,三百多个村民小组,比邻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有豫州地坑院两大旅游资源,镇辖下沟村的“豫西剪纸”曾被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称赞为“华夏剪纸第一村”。有了这些资源,这个四万多人的小镇倒不至于受穷。 张伟的家在镇中学的家属院里,是张伟母亲所在学校分配的老房子,建筑面积只有六十多平米,使用面积只有五十七平米,两室一厅,厅还算大,但厨房、卧室和卫生间就有点小,五个人住有点紧紧巴巴,父母住一间,徐娅楠和樱子住到张伟原来的房间,张伟就只能在沙发上将就一下。不过这也没什么,张伟曾听宿舍的李志文说过,在魔都,有些三世同堂六七口子人同住二三十平米的老公房也都住下了,这么一比,近六十平米住五个人已经算够宽敞了。 到了张伟家里,张伟父母便着手开始打扫卫生,这本来应该是小年干的事儿,但因为去支持张伟所以耽误了,现在回来,自然要尽快的先把卫生给搞好,人多力量大,一上午时间,屋里面就收拾的几净窗明的,所以中午吃了饭之后,李娟看外面天气很好,觉得人家徐娅楠和樱子难得来做,就让张伟带着徐娅楠和樱子在周围玩玩,比如可以去看看很有当地特色的地坑院什么的。 张伟从善如流,便带着二女出了门。 地坑院,在张伟的家乡叫“地窑”,好听的点的叫法也有叫“天井窑院”,这种建筑其实就是在土质结实的地面上挖出一个大坑,形成四四方方的天井,然后在天井之中挖出窑洞来居住的建筑。别看这种建筑看上去很原始,但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冬暖夏凉。夏天外面三十多度的高温,住在其中却二十多度,到了晚上温度更低,需要盖棉被。到了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里面的温度却依旧是二十多度,住起来丝毫没有阴冷和不适,如果非要说出一桩不好之处,就是采光很成问题,背光的窑洞内,白天光线也非常暗,需要开灯。 地坑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六千年前,在仰韶文化遗址被发现后,其中就有地坑院式的建筑。现存历史最远的地坑院建筑,距今差不多有二百多年,都够得上文物建筑的标准了。这种建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