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妻薄情 第541节 (第4/4页)
得也快。 王太太没参与,和辛太太说话,竖起耳朵一听,好么?,又在?聊婚事。 王家?人?口多,辛家?不?逞多让,每年都要为儿女亲事发愁。 当年王尚书是给王五、王六说亲,这会儿已经说到王大的女儿了。 辛家?也不?逞多让。辛尚书是家?里老六,上头五个?哥哥,种田供他读书,他千辛万苦考上了进士,就有义务提携侄子。 六房人?,光侄子侄孙就有二十几口人?,辛尚书将兄弟安顿在?老家?,把有出息的后辈带在?身边。 京城地方有限,住不?下太多人?,好几个?亲孙子都在?老家?,结果一来二去?,被耽误了婚事,愁得幸太太都不?养病了,出门物色孙媳。 程丹若暗中感慨,要不?说身份,光看聊的话题,在?座的和普通人?家?毫无区别。 从十几岁的小姑娘,到二三十岁的妇人?,再到五六十岁的老太太,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烦恼。 真实又琐碎。 正?因如此,要在?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趣”的部分,就格外考验人?。 她耐心地等待着。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她输了些钱,摆摆手说不?打了,换另一位太太顶替,自己?则走到窗边吹风。 徐徐凉风入室,吹走夏日的烦躁。 跟随画舫的几艘小船,有戏子在?船头化妆穿戴,想来一会儿有戏可听。 就在?这时,外间的碎语引起了她的注意。 “今年的荔枝特别少。”有位奶奶抱怨道,“前两年五月就有了,今年也就在?我公公那边看见一盘。”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另一位奶奶附和,“往年这时候,咱们怎么?都能吃上半碟子。” 眼尖的人?压低声音:“今儿桌上也没有。” “杨家?没有,可不?代表别家?没有。”有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喜滋滋地说,“我嫂子就给了我三颗。” 众人?立马看去?,她嫂子是个?鹅蛋脸的年轻女子,忙解释道:“是我姐姐端午送回家?里的,娘心疼我,让我拿了一盘回家?。” 程丹若不?太认得对方,瞄了眼。 杨二奶奶眼观六路,见她似乎在?听八卦,笑着递上甜汤:“快开席了……这是许二娘。” 程丹若恍然,随即脑海中浮现出了一段话——“要是二娘不?行,是不?是还有三娘四娘?” 原来是这个?二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