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妻薄情 第393节 (第2/4页)
的不止是我们的人。” “路况呢?” “被堵得七七八八。”梁太监说,“恐怕援兵进不去,那边的人也?出不来。” 谢玄英的脸色就变得十分难看。 驿道淤塞,别的好说,粮食运不过去,那边剩余的数千人,难道坐视他们活活饿死吗?还有冯四,他迄今为止都没有消息,恐怕被困在山里了,总得找回来。 他思索片时,叹道:“罢了,先写奏疏吧,总要?朝廷发话才好行事。” 梁太监拢拢袖子,不急不慢地说:“依咱家说,暴雨虽是意外,可韦将军一意孤行也?难辞其咎。” 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如今群龙无首,全靠谢郎一应支撑。这份忠心,陛下也?是知道的。” 谢玄英与他交换了一个?眼神。 少时,他道:“公公先好生歇息吧。” 梁太监也?确实?累了,没再?坚持。 他相?信谢玄英明白他的意思,韦自行已经死了,无论朝廷打算如何?定罪,当务之急,还是派人接手贵州的摊子。 可是,选出合适的人并不容易,韦自行兵败的后遗症,也?绝非他本人一死了之那么简单。 假如谢玄英有想法,这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谢玄英最终递了一份中规中矩的奏疏。 他客观叙述了贵州的暴雨,“百年难遇之灾”,平铺直叙了结果,“三千余人没于泥流,冯参将下落不明,恐被困”,韦自行“不幸殉国”,赤江安抚司“内斗而从乱”。 接着讲明自己的举措,收拢残兵,清理驿道,运输粮食,搜寻冯四。 他的克制,换来了皇帝的冷静。 皇帝并没有第一时间因为赤江从乱而震怒,虽然他心有猜测,但内斗是不争的事实?。他宁可相?信是土酋内斗,导致新?土酋反叛,而非自己这个?皇帝没干好,不得人心。 至于伤亡,这个?数字固然令他愤怒,可数千的平民百姓,在皇帝眼中也?只?不过是个?数字罢了。 他更?恼怒韦自行的失败,这丢了大夏的脸,更?丢了他的脸。 不过,上奏的不止是谢玄英一人。 梁太监也?递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