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93节 (第3/5页)
是想让人都识字,是不是忘本了。 朱雄英对此的解释是,“科举选的是文人,不要求武艺高强,可是我们武举却要求会读书,能识字,这难道不证明了武举的要求比科举更高?” 这话一出口,立刻引得一阵叫好声。 对啊,很多人其实没有注意到,对文臣武将的要求越发不公。 文臣只要会读书,能识字,能言善辩就好。武将呢,明明他们本来就只需要会打仗就好,现在却有人要求他们还得读书识字! 面对这的问题,朱雄英与一众参加武举的人道:“没有关系,将来这朝堂之上,咱们武将也能言善辩,彼时,谁还能说我们武将粗鄙?”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咱们武举出身的,既能上阵杀敌,也能在阵前与人写下檄文,那就是我们的本事。”重文轻武的现象,不满的人不少,可惜,朝廷如是,以至于他们就是喊破了喉咙亦是无用。 不过现在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一样了呢! 至少都已经多年不开的武举,大明已经下了诏书,凡大明朝在,终此一生都与科举一般,每三年一开,为朝廷挑选出出类拔萃的人才,为国所用。 因着是去年已经下了诏令的事,各省州府都已经准备着,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人觉得,朝廷莫不是在开玩笑? 直到现在,终于迎来了第一回 武举的选拔,这武举人所享受的待遇可是跟举人们一般无二的呢,就凭这一点,读书苦于没有出路的人,又怎么舍得放弃另一条出路? 因此,大明的第一回 武举,报名参加的人不少呢! 朱雄英看着这几十人,其中多数是穷苦人家出身,更多出自于武将世家。 这种情况不能说不好,朱雄英其实更希望他们能够打破所谓的规矩。 毕竟,泰定帝如今已经开始安排武将们往各部轮值,这个事,不少武将叫苦连天。最后更是到了魏国公面前提起此事,只为请魏国公出个面,打消泰定帝的主意。 可是,他们蠢,难道以为魏国公也一样的蠢? 泰定帝就是不想让武将们在朝中的位置一降再降,这才让他们多学着点,省得将来朝堂上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泰定帝一番良苦用心为他们谋划,一个个不知道感谢,还要怪罪,那可真是不识好人心。 反正魏国公觉得,他们这些武将虽然是打仗出身不假,最擅长的也是打仗,并不代表除了打仗之外,他们什么事都干不了! 如今天下渐渐安宁了,总不能一直寄希望于天下不宁,才能让他们有仗可打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