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156节 (第5/6页)
书下达。 “要是皇上不嫌麻烦,不如让人这就起诏,顺便让老臣带回家去。”信国公试探的和朱元璋商量,希望朱元璋能够成全。 朱元璋回头瞪了信国公一眼,信国公讨好的冲朱元璋笑着,丝毫不打算放弃。 “来人。起诏。”朱元璋最终还是拿信国公没有办法,吩咐下去,让人准备诏书。 “谢皇上。”信国公喜上眉梢的感谢朱元璋的成全。 太子看着朱元璋和信国公你来我往,两人亲切的如同亲兄弟一般。太子好些日子没看到朱元璋这般放松了。也怪不得朱元璋在没有得到朱至的同意之前,绝口不提让信国公前往北平。 对朱元璋来说,信国公和魏国公一样,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如果不是非要算计他们不可,朱元璋更希望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纯粹一些。 信国公是个聪明人,自打天下安定之后,信国公在应天的日子越来越少,大部分都安居于凤阳。 朱元璋很清楚的知道,信国公那是不想再卷入朝堂纷争之中,也不想成为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 因此,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朱元璋也不愿意再把信国公扯进来。 可这北平的事,思来想去,朱元璋愣是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北平的重点更是后续,毕竟北平的安定只是暂时的,以后的事情更得谋划。 但凡不希望北平出任何乱子,就得保证接手北平的人聪明,后续还能够顺理成章的落到他们朱家手里。因此朱元璋才会动了和汤家结亲的心思。 当然不可否认把朱至许配给信国公家,也是为了给信国公一颗定心丸,让信国公可以安安心心的办事,不用担心会被秋后算账。 如今信国公,既然想拿着旨意回家跟自家人得瑟,朱元璋没有不配合的道理。 信国公得了诏书之后,立刻乐呵呵的拿着诏书往家走。 “北元太尉还在北平。”等信国公一走,太子提醒朱元璋,莫要忘了另外一个人,一个被朱至俘虏的人。这样一个人到底是要继续关在北平,还是把人弄回应天,也该想想了。 “按你这么说,那老二家的是不是也要处理处理?”朱元璋高兴于解决了朱至的终身大事,也把北平的问题搞定。提起乃儿不花,朱元璋就更想起了秦王妃。 要说北平能被朱至和朱雄英一鼓作气,解决了这群心怀叵测的人,还真是多亏了秦王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