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94节 (第2/4页)
帮他写几个斗方和屏条。 珍卿还在睢县的时候,韩师兄有时寄点玩物画册给她。 此番初见韩师兄,自然是有求必应的。 晚宴在洗尘楼开宴,谢董事长、杜教授,还有他们的五个儿女,都在席间陪客。 郑余周老先生,得了珍卿二十幅字,一反为人师表的稳重,席间对珍卿赞不绝口。 他说珍卿这一手妙笔,是自幼沉淀下来的深功夫,结构布局,运笔点画,可见其用心之苦,功夫之深。他这个荒废多年的老朽,着实是自愧不如了。 古以锦先生也热情附和,说他们社内同仁也议论,说杜小姐对古文经典,涉猎也着实广泛。 这一点,从《葫芦七子》的情节设计,就可见一斑了: 像神瀵之泉的典故,是出自《列子》的; 黄帝失玄珠的典故,又是出自《庄子》; 还有烛阴是出自《山海经》里的人物…… 那《宁报》的肖如山先生,更向谢董事长和杜教授,夸赞珍卿说“谢家宝树生庭阶,青骢俊骑驰千里”,赞扬杜爸和后妈教导有方,杜小姐必能成家成名,大放异彩。 珍卿感冒还未痊愈,这一会儿室内有风扇,穿得厚也觉得头有点犯晕。 所以因病不适的她,表情确实乏善可陈,在众人眼里倒像是宠遇不惊了。 她这“喜怒不惊”的坦然态度,又引来人们疯狂夸赞,珍卿礼貌地跟人们客套着,真不习惯被人这么浪夸。 她从小受的是棍棒教育,匡先生和李师父也喜爱她,但是当面夸奖都是点到为止的,倒是跟别人夸她比较多。 还真别说,再淡泊明志的人,被人这么交口称赞,感觉骨头都要轻几两。 陆三哥给珍卿,弄了点南瓜粥吃。 珍卿听大家一痛狂夸,感觉舌头都轻佻了几分,有点不想听使唤似的。 陆三哥看她心不在焉,嘴上沾的饭迹太出格,就递给她一块餐巾,示意她好好擦擦嘴。 同在席中的□□姐,提了一个特别的问题:“你挣那么多钱,以后打算怎么花销呢?都当成嫁妆吗?” 就见一桌子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珍卿。 珍卿的脑海里面,思绪晃荡沉浮着,感冒让她失去紧绷感,她很自然地说出肺腑之言: “我原想买一栋房子,把祖父接到身边来住。” 说着她蓦然低下头,掩饰了一点鼻音,然后抬起头又继续说: “我少小时候在家乡,与祖父相依为命,蒙诸亲友恩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