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6章 逃的后果 (第2/4页)
/br> 张文谦走了两步,从和礼霍孙手中接过战略图看了一眼,又向忽必烈行了一礼,待忽必烈点头,他才道:“方才还有一路大军没有说……安西王已经从西域回师了。” “他怎么敢?!” 不少臣子都十分吃惊,讶道:“安西王统帅大军西征,他怎么敢擅自回师?!” “这是陛下的旨意。” 众人转头一看,见忽必烈沉着脸没有否认,方才息了声。 只有塔察儿知道是怎么回事,在心中冷笑道:“这是大蒙古国的传统。” 张文谦从容地在地图上又画了一笔,道:“大军不征西域,而先征李瑕,他若是不舍得放弃西夏之地与六盘山,再交出昔里吉,那他就连一场硬仗都不必打了,不等他回长安就可身死于西北。” 汗帐之中,没有人否定这一点。 西征的十五万大军归来,若是在塔察儿手里、爱不花手里,败给李瑕还有万一的可能。 但这次是忽必烈亲征。 两路大军加起来有二十余万众,战略稳当,指挥顺畅,不可能败。 张文谦说李瑕能坚壁清野守一守关中,这已经是高看他了。 “仲谦公所言甚是。臣断言,李瑕不仅会逃,还会丢掉整个西北!” 此时站出来说话的是金莲川幕府之臣、控鹰卫指挥使张易。 张易是刘秉忠、张文谦等人的至交,被时人誉为“紫金山五杰”之一,三年前经刘秉忠推荐任控鹰卫指挥使,一跃成为大元朝堂上地位显赫的风云人物。 但他一开口,忽必烈眼神中却有些不易察觉的阴翳。 因为没有一个皇帝会喜欢自己的谍探首脑与自己的长子走得太近。 这方面,张易和真金双方都触到了忽必烈的逆鳞,所以忽必烈才会遣真金去吐蕃,没想到却出了后来这些事。 是否会把一切都怪罪在张易头上,只有大元皇帝心里清楚。 “以臣的对关中情报的了解,唐国绝对没有做好与大元打一场大仗的准备。李瑕别无选择,只能撤回长安。甚至可以说,他守住关中都不太可能。臣还认为,李瑕已经知道了安西王大军回撤之事,廉希宪既在西域,必已给他传信。另外,以军情司的动向,他对大元的兵力分布应该也清楚,那么,他布置防线,必将收缩至关中……” 张易说了很多。 作为控鹰卫指挥使,他的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