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3章 分忧之臣 (第2/5页)
与陛下说说你家种地的秘诀。」 「不······不是草民的甚秘决······是郭相公的办法。」 郭守敬让这献秘诀的老农露过脸了,才与李瑕说起他是怎么伺候这片田的。 「乔老丈过去在宋荆湖南路沅江县种稻,他每年都会将稻穗饱满的种子收集起来,前年才逃难到关中,别的物件一个未带,随身只带了一袋稻种,也幸得入川之后有朝廷救济,才没将这稻种吃了。」 李瑕目光落在郭守敬手上,不由点点头,道:「乔老丈的稻种,比我们派人到江南收购的稻种还要饱满。」 说到这里,连那胆小畏缩的乔老丈也不由应了一句。 「草民种地······那真是一把好手。」 众人皆笑,赞他带来的是洞庭良种。 郭守敬又道:「去岁乔老丈得了田,将他从湖南带来的稻种与关中的稻种混在一起种,关中虽土壤不如湖南,但他家稻子却长得比别家都要好··....」 李瑕心头一动,想到原来这个时节的农人就已经有了杂交种植稻谷的理念雏形。 可惜的是,战祸横行的时代,若没有一个强大统一并且真正关心民生的朝廷将这些良法记录、推广开来,那么也许它会失传,也许要到明清时节才能有人能记录。 这片土地上的人远远比他以为的要聪明,他懂的那点理念,他们其实早都想到了,缺乏的只是逐渐推进的时间、提高生产力的基础条件,以及一个安定包容不禁锢他们的环境。 「臣参与修长安水渠时遇到乔老丈,受他启发,试出了盐水法、一穗传、溲种法等提高亩产的办法。」 「郭卿一一与朕说说,何谓盐水法?」 「顾名思议,即将种子放在盐水之中可筛出病种,陛下请看,种子多由颖壳包裹内里为胚··....」 众人听着郭守敬的介绍,不论听得懂听不懂都纷纷点头。 孙德彧更是睁大了眼,眼神中满是敬佩之色。 「啧啧,郭公真神人也!」 由衷这般赞叹一句,孙德彧想到一事,转身向李瑕行礼道:「陛下,不如请郭公任格物院主官吧?」 「臣不敢受。」郭守敬忙应道。 他本还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增加亩产的各种办法,对于官职却是不太感兴趣。 事实上他归附李瑕虽晚,至今身上已有许多官职,河渠使,兼工部侍郎、钦天监。 李瑕略略一想,倒觉得孙德彧很是敏锐。 「不必拿格物院中的琐事去烦郭卿,你举荐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