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49章 礼贤下士 (第4/4页)
里说的话史俊都听到了,也绝计瞒不过舆情司的耳目。他只好出面为他们说情。 这也是他与王应麟不得不来见李瑕的原因。 李瑕道:“是朕未能保护好江陵百姓,断不至于计较几句诽谤,两位先生可放心。” 其实也没什么好矫情的,承认江陵百姓遭了殃是自己的错,也就是这么一句话的事。 “唐皇恢弘大度,外臣代江陵学子与百姓谢恩。”王应麟、周密连忙拜谢。 “何必再称‘外臣’?”李瑕直截了当道:“关中久处于胡虏治下,学术凋敝,朕想请深宁公为朕领国子监兼国史馆编修,以济关中之学,不知深宁公意下如何?” 王应麟连忙又行了一礼,客客气气道:“外臣多谢唐皇厚爱,只是外臣一生久受大宋国恩,万不敢辜负。” 若还是用追求女子为类比,李瑕招揽这二人时显然不够有耐心,才初见没多久,给了对方一个礼物便直白地表态。 之后再问周密,同样还是被拒绝了。 李瑕便意识到是自己没有耐心了,遂愈发摆出了礼贤下士的姿态,笑容和煦,道:“既如此,朕初登大宝,关于如何治国,欲请教深宁公与草窗公,不知可否?” 相比于用高官厚禄来吸引对方,谈治国的理念,才是与这些胸怀天下的学者交流的正理。 真正的高才,更多想要的是施展才华经世济民的机会。 这次两人的态度便有了不同,行礼道:“外臣一定知无不言。” 然而,下一刻却有近侍匆匆上前,对李瑕低声禀报了一句。 “陛下,陆将军回来了,称有紧急军情要奏。” 李瑕毫不犹豫,向王应麟、周密道:“朕临时有军务处置,改日再叨扰两位先生。” 相比于这两位名儒,他更在意的确实还是军务。 且用了“叨扰”二字,自认为已十分礼贤下士了。 “外臣告退。” 王应麟、周密由人领着退出了署衙,一路走得远了,周密四下一看,却是摇了摇头。 “史子庞称之为仁君,深宁公以为如何?” 王应麟叹惜一声,道:“江陵惨遭兵祸,死伤无数。换得他一句‘朕未能保护好江陵百姓’,轻描淡写,轻描淡写……这世道,为君为王者,几人心怜百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