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66章 历法 (第3/4页)
接下来必是要忧心忡忡地议论前程性命。 偏话题不小心引到了水利之上,两兄弟便顺着水利说了下去,什么高兴悲哀都抛诸脑后。 郭守敬点了点头,道:“西夏有旧渠,如秦时所凿之北地东渠,汉时所修之汉延渠、光禄渠,唐时修唐徕渠……渠道完善,故而有‘塞北江南’之称。我随张丞相抵达之后,勘察水势,认为西夏治水,应‘因旧谋新、更立闸堰’。” “因旧谋新、更立闸堰?” 郭弘敬推开一处宅院的大门,引着兄长走了进去。 院落宽敞、干净、明亮,正可住两家人。 兄弟两人却是看都不看,径直走过厅堂,在一处桌桉前推开地图。 郭守敬正要磨墨,郭弘敬已拿出一罐墨汁。 “这里用这个,方便些。” “且看,这是唐来渠,我疏浚原有河道四百余里,修堤建坝,控制进渠水量……” 黄昏的阳光透过窗户,正照在这张桌桉上。 郭弘敬认真听着兄长的述说,颔首不已。 这场面就像回到了十七年前,六岁童子跟着十六岁的兄长每日也是这样读书习字。 “正渠十余条、大小支渠六十八条,如此,整个水渠如蛛网密集,可灌既农田五万余顷。” 一直说到阳光没去,郭弘敬点了油灯,犹赞叹不已。 “兄长之才,弟远不及矣。” “你修关中水利亦是如此,不该仅考虑渠道如何修更为完美,还该考虑百姓如何,工期工量附近百姓是否能够承担,做到简而实用……” 郭弘敬近来多受到夸赞,本以为自己做得已经很好了,而今兄长一来,还是高下立判。 他素来是崇敬兄长,并不因为被比下去而懊恼,反而更有了谈话的兴致。 “兄长可知,关中设有格物院,可将你的铁龙爪扬泥车造出来,只待到黄河一试……” “真的?” “……” “小郭官人,还有大郭官人!用饭了!”远远的也不知是哪个老妇喊了一声。 那是长安府派来照顾郭弘敬起居的人。 郭守敬搁下笔,才发现这里是异乡。而方才进门、提笔、写写画画都那般自然而然,让他以为是回到了河北邢台家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