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64章 胡俗汉俗 (第2/5页)
忽必烈叔伯一辈,为何肯递消息给董文炳?且,他们又是如何知晓公主身世?” 李瑕已拿出公文看起来,问道:“你怎么以为的?” 刘元振直言不讳,道:“王上身边出了蒙元细作。” “朵思蛮的身世,拖雷家族很多人都知道。”李瑕道。 他其实知道很多事,只是不太说。 “臣还是认为有细作,此人必随王上一起到了六盘山,且知晓公主身世,知晓王上离开六盘山之后实则要往兴庆府,因此,递出消息给了董文炳。” 刘元振已自顾自地分析了起来。 这是最合理的推测,只不过他又忘了,世上的真相未必全是最合理的这个答桉。 “董文炳得到消息,既无法提兵从我手上攻下潼关,只好谎称王上已死,欺骗宋廷出兵……” “细作未必有,但你可发现元廷的情报系统已十分了得。” “是。”刘元振深以为然,点头道:“先是消息传递,蒙古人很重视驿站,蒙古语叫‘站赤’,耶律楚材颁布《站赤条划》,使蒙古驿传站点星罗棋布,文书朝令夕至,可谓称雄一时……当然,我们也不差。” “还是差的。” 李瑕有自知之明,他治下的疆域更多山川河流,起势时间又短,马匹、骑士远不如蒙元,更不提忽必烈是继承了蒙古构建了三十余年的站赤体系。 只能说,在这方面他与忽必烈都做得不错。 “而元廷的控鹰卫依靠着蒙古的站赤制度,壮大的很快。” 说到这里,刘元振皱了皱眉,显得颇为厌恶,又道:“河洛一带的敌探首领名叫‘何韦’,近一年来多次派人入境探知我们火药、精钢、玻璃的配方。” “……” 从西域回到关中,李瑕有个明显的感受是——忽必烈确实是有被汉化的,虽然不算彻底,但确实有程度不浅的汉化。 元与蒙古确实有很大的不同。 元军打仗不是为了劫掠,会用谋略,且有战略目的,更重视军事工艺。 面对忽必烈,更像是在与一个中原王朝争霸天下。 想到这里,李瑕问了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