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4章 故乡与故人 (第2/5页)
普颜回过头看去,只见是一个畏兀儿人,望之三十出头,高鼻深目,毛发浓密,长须飘然,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器宇不凡,显然是某位高昌贵族。 隐隐的还有些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来是谁了。 他遂一拱手,彬彬有礼地应道:“兄台认得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对方笑着随口念了句诗,似在埋怨普颜没认出他来,其后才提醒道:“家父与令尊乃是至交好友。” “原来如此。” 普颜一听便相信对方说的是真的,话语或许可以骗人,那气度、神态却骗不了人。 正想继续追问,对方却是打量了那书店一眼,问道:“四郎是要找书。” “是,想找《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这几本书。” “巧了,这几本书鄙处便有,正好可借予四郎。就在前面不远,四郎若是方便,一道去取如何?” “兄台若愿借阅,小弟感激不尽。” 两人说着话,自然而然便踱步并肩而行。 普颜还想要通姓名,对方却已说到了这高昌的儒学、道学不如以往兴盛,佛学已独树一帜了。 聊到这个话题,普颜也来了兴致。 “我生于河北,长于河北,幼时诵儒家之学,及冠起字‘君卿’,自是心慕汉学。近年归乡亦时常感到高昌胡风渐盛。其实方才所求的几本书,我在中原时已看过,这次是想将它们译成畏兀儿文……” 说着,两人已转过小巷。 “当今陛下宽仁圣明,行汉法、用汉制,天下一统指日可待,那想必,我畏兀儿人之学与汉学终有融合的一日。” 普颜说罢,人已随对方进了一间宅院。 他见此处雅致,遂回头嘱咐随从们在院子里等候,独自随对方去取书。 “对了,还未问兄台尊名?” “四郎……哦,君卿你还是孩童时,大概是六岁那年,我们见过。” “六岁?那年我还在镇阳。”普颜讶然,其后一拱手,笑道:“原来兄台也去过中原。” “家父与令尊是同僚,家父担任真定路达鲁花赤时,令尊是真定路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