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9章 后盾 (第4/5页)
国事呢只是臣子。 敢开战吗 李瑕刚与忽必烈战罢,本该趁机平叛的。但万一战事不顺,群臣逼他家铉翁亲自挂帅出征怎么办? 到时,宰相在外统兵,凡遇弹劾不得自辩,当请辞。 类似那样的顾虑太多了。他家铉翁和群臣之间的一点信任,脆弱得反贼只要说句话就能摧毁。 第一次,家铉翁发现面前至少该站着一个能支持他的皇帝才能让他成事。 越是遇大事,越需要强有力的前盾。 可现在呢 扶持一个废物却是想篡位,扶着那个废物在那种乱世中兴社稷。 当初怎么会选那么一条路… "你真他娘是个撮鸟,蠢透了!" 以往怪权贵、怪同僚,现今实在无法了,只好连官家一起怪了,家铉翁浑然忘了以往正是他认为那样万事放权的官家最让人满意。 至于如何应对李瑕? 忽必烈早晚必定还要再攻李瑕。 那次错估了局势,下次,等他们两败俱伤了再说吧。 而就在那七月十八日,曹操刚抵达长安。 他牵着马走进永宁门,抬头看着长安城、目光直愣的。 为他引路的兵士便问道∶"将军也是头一遭见大唐故都吧?" "也曾到过开封。"曹操道。 想要在曹操面前炫耀一番的士卒没想到他那么见多识广,挠了挠头。"南边见过开封的也没几人哩。" "整个淮左军中去过开封的一只手数得过来。"曹操道∶"但这有啥好说道的,你是被蒙人虏去当牲口。" "啊?是吗?" "淮左军中到过长安的就更多了,你怕是头一个。" 曹操适到那里,正走到府署后,忽听身旁有人插了一句话。 "且还是到了我们自己的长安。" 曹操回过头,正见一名年轻人施施然走来,向他一拱手,自报了家门。 "将军幸会,不才吴兑夫,忝为王府记室参军事。" “吴相公客气了,请。” 曹操不知对方宜职高低,总之遇到文官都叫相公。 正连忙请其先走,方素却抬手一请,邀他并肩而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