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_第821章 破镜难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1章 破镜难圆 (第3/4页)

三月初五。

    杨大渊才刚刚收到合丹、史天泽撤兵的消息,招两个侄子来商议。

    “猛攻一两个月,却攻不破李瑕的防线,大蒙古国愈发不能战了,莫不是国势衰退了?”

    “立国不过数十年,正是最强盛之际,岂可言国势衰退?”说话的是杨文安,他时年二十三岁,生得威风凛凛,眼神冷峻。

    相比之下,他的兄长杨文仲便显得文弱了些。

    杨文仲叹息一声,又道:“但蒙军对阵李瑕,接连吃了败仗,此为不争之事实。我只觉当年投降时几乎就是蒙军兵势最强之时,至于如今……唉。”

    杨文安道:“兄长多虑了,因阿里不哥之乱未曾平定罢了,实力犹在。”

    他并不因蒙军的撤退而沮丧,相反,显得有些兴奋,转身面向杨大渊,拱手道:“叔父,我认为这对我们而言还是好事。”

    “好事?”杨大渊沉吟道:“宋军可抽调出更多兵力支援张珏,岂可称好事?”

    杨文安道:“诸路皆败,损兵折将、耗费钱粮无算,唯有叔父取得进展,功高于诸将;又可借与宋兵对峙之机积蓄实力,学史、张、严家自治一方,管军民之权。自是好事。”

    杨大渊摇头,叹道:“你目光短了,只顾一家之利,却忘了国势若败家也难保。”

    比如大宋就是国势衰败,不能保家。

    正待再说些什么,有校将匆匆入内。

    “大帅,张珏遣使送了口信来,称李瑕邀大帅明日午时在延河渡口隔岸一见。”

    “谁?”

    “说是宋国平陵郡王末将猜测该是李瑕亲自来了。”

    杨大渊一愣。

    再一想,他隐隐已明白李瑕想要做什么。

    但又觉得这反应也太过迅速了,蒙军才退,便马不停蹄赶到这里来拉拢?

    这是什么勤快人……

    “叔父,他是来收买人心的?这就到了?”

    “嗯。”

    叔侄三人沉默了一会,反应各不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